学习者,古义雏鹰试翼也。学习,丰富己身,陶冶情操,为自己创造机会。上述这些理由大家都听说过,可是,却仍有厌学,逃学的事情存在,这类事情的发生又是为何呢?是我们家长老师平日里说教不够呢?还是正应了荀子的思想:“人之初,性本恶。”呢?
依我看,这两者都不是主要原因,学生们的家长老师含辛茹苦日夜不息的说,耳朵都要磨出老茧了,可是还是没有用处。后者则出现很多弊端,完全不符合现代哲学理论,不能仅仅听荀子老人家的一席之言。
那么问题出现在了哪了呢?最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孩子并没有认识到自己到底为什么学习。当今学习的根本意义已经被简单化了,粗俗化了。简而言之就是为了考个大学,最好考个好大学,之后尽可能考研,再找份好工作,减少社会竞争。可是孩子并不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又没有经历过社会中的酸甜苦辣,只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主,哪里知道这天有多高,海有多深,人心有多叵测,社会有多大压力?即使家长老师用尽全身语言来说,但是也还是不能把学习的根本原因讲清楚,因为,孩子根本就没有时间去看世界。这就好比站在棋盘山的山顶能俯瞰整个沈阳,站在泰山山顶能俯瞰整个华北,站在珠峰山顶能俯瞰整个中国一样,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这绝对不是一句广告词,这是一个真理。困居于房间里死读书的人永远不知道世界有多大,世界那么多奇观异象都不去亲眼一睹,何言学习呢?
光去看世界,也不是一个办法。家长和老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一定所有的老师家长都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开口咏凤凰什么的。但是,一个人说话,能否让另一个人信服,这与文化素养无关。这让我想到家长在问孩子的时候,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你学习是为谁而学啊?”我曾经也被问过,我的第一反应是为父母而学,和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典故里的一位同学回答的一样:“为家父而读书。”,父亲训斥了我,下一次他在问我时,我就学乖了,说了一句:“为自己而读书。”父亲顿时很满意。刚才的那个例子和鹦鹉学舌的例子如出一辙,这就好似低幼儿童学习一加一等于二的道理一样,低幼儿童是靠死记硬背的,至于为什么一加一等于二却是一窍不通。畜牲经过鞭策还知道前进后退呢,教育者应该想辙,就好像写议论文一样,要以说服读者为己任,而不是留下被教育者似懂非懂。
让孩子认识学习还不够,还要让孩子爱上学习。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呢?各个补课班都提到过这种问题并且假模假样的来了一次家长会,结果问题还是没能解决。教育孩子应该随着兴趣发展,这和放羊的道理相同,羊群在牧羊人的管控范围之内,同时羊群还是相对自由的。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一件事——所谓艺术(包括钢琴、舞蹈、书法等)要从孩子抓起的理论纯属是一派胡言。学习,是让孩子自己选择人生,而不是家长老师或是其他旁人来选择孩子的人生。一个小娃娃,大字还不识几个,却要被大人牵着学习一下所谓的一技之长。结果是技艺没学成(也有可能学成了),倒是孩子自己厌学了。学习并非是技多不压身,反而技多祸多,这会导致孩子和家庭关系破裂,产生无数叛逆儿童气坏父母的恶劣事件。
同样,普通的补习班也是没有太大的用途,孩子如果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不会去报什么五花八门的补课班了。与其学习着任课老师上课已经讲烂了的车轱辘话,还不如端正孩子学习习惯,养成自主学习。
最后,在孩子学习学累了的时候,亲手熬一碗鸡汤,或是叫停孩子,与你下去打打篮球,跳跳皮筋,都会让孩子感到很暖心。就这一点来说,孩子能看到家长老师的善心,自然会心里记得明明白白,比报各种教育培训班强多了。孩子一记住,就会更加拼命的学,考得一个更好的成绩。
在文章的最后,我想说一句,可能大家也发现了,这篇文章通篇讲着教育者应该怎么样,只字没有提到孩子应该怎么做。这么做是有原因的,家长老师就是学生的动力来源,孩子能使上多大的劲,就在于此。我作为一名十六岁的高中生,自然是一个过来人,对学习一事颇有心得,在这里献丑了。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愿这句话献给看到这篇文章的各位,与各位共勉。
文独梓毅作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