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它的主 题。实际上关于这首诗的主题有好几 种说法。今天大多数选本在介绍这首诗 的时候,都是说王昌龄在这首诗里表现的是一种马革裹尸、视死如归的英雄气 概。但明人唐汝询的《唐诗解》就不这 样看,《唐诗解》认为这首诗是表达边戍无尽、楼兰未灭、长期不归的怨言苦语。还有一种说法是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写到的,将前两种说法结合起来,认为做豪言说可以,做苦语讲更好。当代学者在解释这首诗时,也主张将这两种说法合到一起。
那么王昌龄到底想表达的是什么 意思呢?其实有两个思考的角度。第一个是写作时间,王昌龄的生平以开元十五年作为一个界标。开元十五年以前,他没有考中进士,这个时候他游历边塞, 想建功立业,所以诗里充满了杀敌报国 的豪情壮志。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去了边关,有了边塞的亲身体验后创作的。第 二,我们从诗歌的意象上也可以看出,王昌龄的边塞诗每当出现单于、吐谷浑,楼兰这三种意象的时候,表达豪言壮志 的倾向就很明确,这首诗中就出现了楼兰。所以这首诗的立意可能就更侧重豪言。
当我们看一首诗的时候,可以了解 一下前人到底有哪些讲法及这些讲法的根据。而且现在的人看古人的诗要注意两点:第一,要尊重古人创作这首诗的 本意,第二,要明白诗无达诂,古人和今人对同首诗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 我们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不仅要会记诵,还要多理解,这样我们才能对古诗词掌握得更全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