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来老师畅销著作《把时间当做朋友》中有一句话很深刻:你的大脑并不是你,你的大脑是(属于)“你的”大脑。我们用大脑思考,好像大脑在指导我们的思维,可这并不意味着你的大脑就是你的主宰,而应该是你要控制你的大脑。引用书中的图,你就可以清楚了解“无意识受大脑控制”和“有意识地控制大脑”之间的区别。
摘自《把时间当做朋友》上图的第一组图片生动展示生活中大部分人习惯表现。我自己就是常常如此,即便我把此书看了好几遍,也学习过“元认知”的概念,但还是经常容易被“大脑”控制,成为大脑的奴隶。我被大脑“绑架”现象有:开车时,遇到前面的车行驶缓慢或 被别的车强行加塞,我就拼命地喇叭;而当我自己被别人同等对待时,我会很恼火,嫌别人在不挺的催,有时我甚至会故意减慢车速,挡着别车前面,算是对别人“路怒症”的惩罚。换位思考看,开车时情绪化反应会给别人带来困扰,使劲的按喇叭催别人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反而有时会激化矛盾,导致不必要的冲突。过度的敏感和情绪化引发不当的行为,被情绪绑架,等于是被大脑或者本能绑架。我前段时间和父亲视频通话时,就因为他一句真实但不中听的话,大动肝火,激烈的争论起来。后来冷静下来,才发现我和父亲并没多大的矛盾,只不过是自己过分在乎父亲的看法,同时不愿意正视自己的缺点和客观事实。上图中的第二组图,是“有意识的控制大脑”遇到“刺激“时的表现,这就叫“宠辱不惊”或者“大智若儒”。这需要人经常反思,《论语》里就提到“吾日三省吾身”,现代的说法是“调用元认知能力”,思考自己的思考过程和思考结果是否正确和合理。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奥斯卡最佳影片《美丽心灵》中数学家约翰纳什,长期被精神分裂折磨,几乎失去了家庭和工作。但他挣扎着控制住了自己的大脑,识别并逃离虚幻世界的绑架,最终战胜精神疾病,从而回归到正常生活。
《活出生命的意义》作者奥地利神经学家和心理学家 维克多•弗兰克,深处奥斯维辛集中营地狱般折磨之中,而通过控制大脑,找到了活下去的意义并成功活了下来。他说,人身上什么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自己选择的权利即人性最后的自由不可剥夺。他创建的“意义疗法”至今帮助很多人找到生命的意义从而走出困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