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教“流珠”—淹没在历史长河的瑰宝

道教“流珠”—淹没在历史长河的瑰宝

作者: 小满初玖 | 来源:发表于2018-04-17 16:28 被阅读668次

    近几年“文玩市场”迅猛崛起,许多朋友都有几件心爱之物,大街上比比皆是揉着核桃、刷着金刚、盘着各式手串的同好。大家应感欣慰,这代表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认同和喜爱咱自己的传统文化了。

    有细心的朋友问过小满初玖,这满大街的手串从制式上看就只有一种,都是“佛珠”,这道家人手里怎么就不拽个什么东西呢?

    是的,无论汉传佛教的素珠、藏传佛教的念珠还是清代朝珠(朝珠也属于藏传佛教念珠制式),这都是佛家的物什。

    也就是从那天起,小满初玖渐渐的接触到了那份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瑰宝—流珠。

    今天小满初玖就把“道教流珠”总结一下呈献给大家,文中涉及的一些言辞和典故很多是同好在古书里翻箱倒柜找出来的,在这里感谢各位道友。

    流珠,道教所用念珠,静心计数之用。

    图片引自百度图库

    《太上三元流珠经》云:“受之用白真珠,圆正明朗,大如桐子者三百六十五枚,应星宿之度,日月所会之期。”

    《太玄金锁流珠引》云“:“昼夜斗转,周天无穷,如水流之不绝,星圆如珠,故曰流珠也。”

    世界各地宗教多有对念珠的使用,区别在于制式的不同。大家比较熟悉的“佛珠”多是108颗,代表着“百八烦恼”,而天主教的“玫瑰念珠”是59颗,伊斯兰教是33、99颗。可见,念珠制式的区别可以在珠子颗数上体现。

    “流珠”的颗数一般有12、24、28、32、36、81、108、365等,而不同的颗数也有着不同的寓意。

    图片引自“玄清阁”

    12颗代表十二雷门,24颗代表二十四气,28颗代表二十八星宿,32颗代表三十二天帝,36颗代表天罡之数,81颗代表九九纯阳之气,也代表老君八十一化,108颗代表周天星斗运转之数,365颗代表星宿运转的度数。

    在制式方面,流珠还有一些讲究。

    不同于佛珠,道教流珠的“头珠”(类似佛珠的佛头三通)也是算在整串珠子的颗数里面的,而且头珠的尺寸也没有要求一定要比其他珠子大。

    而头珠之上有一个葫芦状珠(类似佛珠佛塔),上有3阶,代表三台。

    三台之下可以系一个中国结,结下缀6颗小珠,代表南斗六星,加上头珠,则为北斗七星。也有下方缀着8颗小珠的,加之头株,寓意九星连珠。

    不同于佛珠颗数的解释,“流珠”颗数的示意大多是蕴含道教精意中对宇宙和天文概念的解释,正是道家追求“天人合一”境界的具体表现之一。

    图片引自“玄清阁”

    在选材方面,“流珠”没有太多限制,木质、坚果、玉石、牙骨、金属等均可使用,古时很常见的“流珠”材质就是“无患子”,俗称“鬼见愁”。

    在色彩方面,虽说道家比较随性,但大多数的“流珠”都是单色调同材质的,不同于藏传佛珠的强对冲色差,“流珠”的风格更偏向于大乘佛教的“素珠”,也没有背云、计数器这些配饰。

    图片引自“玄清阁”

    小满初玖这里再和大家多聊几句道教“流珠”和佛教“佛珠”之间的渊源。

    “道教”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本土宗教,咱们先不多说,先说说佛教和“佛珠”。

    图片引自百度图库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的边缘地区,现今的尼泊尔,在早期教义方面也向“印度教”有所借鉴。

    而后辗转传入中国,又在雪域高原大漠草原和中原地区有了两种不同流派的发展,形成了大乘佛教和藏传佛教的不同形式。

    大乘佛教在中原地区几起几落,逐渐壮大,随着古代中原文化的辐射力,传播到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甚至整个东南亚地区。

    而藏传佛教因缘不同,前后结合了“苯教”和“萨满教”的特征,渐渐成为了雪域高原和整个大漠草原地区的精神纽带。

    但是,佛教在传入中国之前是没有“念珠”的,佛陀时代所制的律仪中并无念珠的记戴,念珠也不包括在“比丘十八物”中,而最早对“佛珠”的记载是在唐代。

    有解释称,“佛珠”是在传入中国后,为了更好的落地生根,借鉴和融合了许多中原本土宗教的理论和工具,这样更利于自身在陌生世界的传播,而道教“流珠”也是在这时被借鉴去了。小满初玖个人也是比较同意这个解释的。

    当然,在宗教教义发展方面,彼此借鉴是常有的事情,这无可厚非,道教在解释“轮回”时也借鉴了佛教言辞。

    图片引自百度图库

    宗教的发展和传播是个大命题,小满初玖暂时还没有功底展开来说,而且宗教的发展同时还受到当时政治、军事、经济、民生的各方面影响,这个大活儿还是留给专家教授干吧。

    如果大家对古代历史和宗教发展之间的关系感兴趣,却又没精力细嚼,小满初玖推荐您可以去了解一下施展的《中国史纲50讲》。

    文中有部分介绍到,以中国为中心,佛教、道教、玄学、摩尼教、伊斯兰教是如何在东亚、中亚地区,与政治、经济彼此影响和发展的,这些介绍应该会让您有所启发。

    再说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具体形成时间暂时不好判断,《易经》中的理论上到伏羲,下至周公,时间跨度确实太大。

    图片引自百度图库

    在春秋时期有一种“方仙道”,小满初玖推测那时的“方士”大概就是后来道士的前身。

    “老子”作为道教和道家的开山人物也是出现在春秋时期。

    而到东汉,道教的第一部经文《太平经》才得以问世。

    后在魏晋时期,受当时朝野局势的影响,许多士族开始谈玄论道,“玄学”萌芽。

    明代大儒王阳明的“心学”融合儒释道各家之长,推崇“知行合一”,同时也反作用了三教的发展。

    关于道教,还有很多很多可以讲述的事情,但今天就不适合在这里展开了,如果以后有机会咱们可以分段聊一下。

    可以看到,不论道教还是佛教,在历史的发展中都有不断融合和修改的经历。古代中原地区拥有很集中的皇权统治,所以中原地区的宗教在皇权的影响下是不可能独立发展的,要生存下去,必须要做出应世的改变。

    加之道教讲究出世,这深深的嵌入到其教义精髓之中,这也是为何现如今“佛教佛珠”更受世人热捧的原因之一吧。

    于是千百年后,历史、真相渐渐被时间的沙粒掩埋,而“流珠”也随着两大宗教的变迁慢慢的消失在了大家的视野之中。

    小满初玖写此文的目的也很简单,仅是想告诉大家在撸串儿的时候,记得还有一种念珠叫“流珠”,除了108之外,你还有81的选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教“流珠”—淹没在历史长河的瑰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ehp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