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Day6/100 积极作为与消极不作为

Day6/100 积极作为与消极不作为

作者: 简葵0703 | 来源:发表于2019-02-14 21:39 被阅读0次

    一个思想实验:假如你在桥上,目睹电车即将撞上轨道上的五个人,拯救他们的唯一办法就是把站在你身旁的一个人推下去,你会怎么选择?

    这是个著名的思想实验演变而来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恐怕要让每个人都头疼如何做出选择。

    从效益论的角度来看,用一个救出五个,这样的行为结果是好的,所以这个行为具备正向的道德价值,效益论评价行为的依据仅仅是该行为带来的结果。而义务论则不同,义务论认为行为的道德价值不只在结果,还在于行为本身。有些行为本身是坏的,不论能产生多少善都一样,比如杀人。这样的行为是无条件的错误的,不能通过成本利益的计算来提升价值。这些道德的禁止告示板保护着我们的人类尊严,也防止我们的利益或生命因为公共利益而被牺牲。效益论的代表人物是穆勒,义务论的代表人物是康德。

    即便积极作为能带来好的效益,但首先我们有不作为的义务,所以义务论的拥戴者一定会选择消极不作为,而效益论的拥戴者则显然会选择积极作为。

    但是,消极不作为并非能对应到我们经常遇到的场景,比如公交车上看到小偷在偷东西,我们没有发声,这样的行为并不是消极不作为。因为消极不作为的判定标准是所否定的作为是否本身就是错误的。

    康德的理念很简单明了。如果行为源自善的意愿,那这个行为就是善的。如何判断什么叫善呢?康德的答案很有意思:如果我们希望所有人都根据这个企图来行事,那么这个企图就是善的。按照这个理论,我们为人的准则是“请只按照那些你愿意成为普遍法则的信条而行事”

    康德有一个值得深思且有争议的观点:我们对自身也负有义务,我们有义务实现我们的天分和可能性,谁要是日复一日成天坐在电视前面,那就是犯下道德的错误。

    关于道德,我觉得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在内并没有深入地思考过,很多时候是被潜移默化地灌输了“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而真正的具有道德感的人,是需要理性思考支撑的。

    其实积极作为与消极不作为到底孰是孰非恐怕没有定论。虽然大多时候消极不作为更容易让人原谅和接受,但若为了达成目标,积极作为则是必要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真正遇到杀一个人还是杀五个人这样的难题,我想很多场景都是需要用积极作为视角来导向的。

    也许这便是哲学,让人一直思考,一位能找到答案,但其实接近答案时,便产生了新的疑问

    也许哲学的魅力在于从不直接告诉人答案,而是始终让人处于思考的动态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Day6/100 积极作为与消极不作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eiy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