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每逢乱世,总会有一些卓绝的生命出现,这些优秀的人儿在有限的生命中,谱写了无限的精彩,嵇康便是如此。
![](https://img.haomeiwen.com/i7491382/1e60c0114518458a.png)
他的生命短暂,只活到了39岁,但他的背影却被后人不厌其烦的探讨争论。有人说他愚蠢钝勇,也有人将他喻成神明,但是没有人能对嵇康有全面的认识。
我认为,嵇康不会是神明,也更不能是一位高傲的理想主义者,而我也认同他的所作所为,虽不能成为嵇康,但心向往之。下面我将从以三个角度解释对嵇康的认可。
第一,他所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嵇康是魏晋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以及音乐家。即使因为乱世的原因,他没有做成一番事业,嵇康也依然给世界留了许多许多。在文学方面,有广为流传的《琴歌》《赠秀才入军》等;在思想方面,他对于古人之言的看法不同寻常的带了批判性,鲁迅先生评价他“思想新颖,并且喜欢和旧学说对着干”;在音乐方面,则是那一曲著名的《广陵散》,即使单从艺术角度讲,这也是不可多得的。
第二,他不同的选择。在一个混乱的时代里,大家的选择不尽相同。但大多数人只希望明哲保身,平安过普通的一辈子。当然,也会有少部分有野心的人愿意攀爬权力的高塔。可嵇康是不同的存在,他一心向善,也因此被困。
嵇康是理想化的。他不愿折中,更不愿像山涛一样辅佐自己不认同的君主。他十分唾弃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就像钟会。同时,他也厌恶表面上的谦谦君子,就像司马家。这种独属于文人的“害人特质”好巧不巧的落在一名乱世孤才的身上,终也取了他性命。但如果去问当年的嵇康,他应该也不会后悔,毕竟是这种气节才让他保留了最珍贵的东西——初心。
第三,他的引领作用。和无数的伟人一样,他仍然活在所有人的心里,并且直至今日依然给予我们影响。有人研究他的文字,有人盯着他高高的背影向前。他的素质,他的思想,都像一盏明灯,我们借着他的思想理解世界,在从思想中蜕变出自己的东西。这种偶像一般的引领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很多时候,摄入别人的意志都是塑造自身价值观的重点,而嵇康的意志正能为我们的价值观里添上理想主义的色彩。我们都是被托付给现实的养子,我们出生在最初的梦里,最终也要回到那。只是我们总会在现实中不断磨灭梦的结晶。但理解了嵇康之后,也许可以把结晶抓得紧一些。
因此,我对嵇康是认同的,即使他并不需要那些认同。他会永远抱着他沉重脆弱的宝藏,一如既往地朝着风卷沙扬的道路奋勇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