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高考的第二天,在祖国各地大大小小的考场中,千千万万学子十余载的学习成果正在接受最重要的检验。安静而庄重的考场内,神态各异的考生或急或缓的书写着自己求学生涯中最为特殊的一串串文字和符号,在那些文字和符号里是十余载情绪的交织,是无数次汗水的结晶,是一段段青春时光的缩影。而考场外,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也如期而至,淅淅沥沥的雨声仿佛在为这个注定不平凡的日子增添一段舒缓的韵脚。
然而把目光转到依然在正常上课的校园里,这一天跟往常并没有什么两样。大雨把学生都赶回了教室,因为高三学生的离开,校园显得更空旷和寂寥。约莫到了下午,太阳和着清风让校园重又充满了活力。操场上,球场上到处都是孩子们的身影。因为下午有足球比赛,作为足球爱好者的我拿起相机,准备去抓拍一些球场上的精彩瞬间。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我却无意间看到了很滑稽的一幕。经历过上午大雨洗礼的国旗在阳光的照耀下正迎风飘扬,然而仔细一看却发现国旗的位置不对。后来,又看到微信群中的一个小视频,原来居然是我们的学生把国旗当成了玩具,在游戏中把国旗降下了一截。看到视频中的他们玩的好开心的样子,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我们应该去责备他们吗?或许应该,但发生这样的事情,真的只是他们的问题吗?然而从他们一脸兴奋的表情里,他们完全没有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啊。而从他们的表情里,折射出的获取恰恰是作为教育者的我们的困惑。后来,在查寝的时候,我从当事者的侧面去了解了一些情况,也做了一些简单的口头调查。而从不同的学生的口里我得到了即是意料之外,同时也是意料之中的结果。在我调查的大多数同学中,他们对于国旗与国歌所包含的意义知之甚少。更不明白升旗降旗意味着什么。于是,出现上述的行为便也不难理解了。由此,我又想到了更多类似的现象,现在很多小学生已经不戴红领巾了,很多的团员不知道自己加入的是什么团,有什么样的意义,更不知道共青团有自己的团歌,有自己的历史,入团反正就是填几张表而已,每次升国旗的时候,下面的学生总是很难保持安静,走的在议论升旗手拉的快了还是慢了,甚至有些还在窃笑。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到了初二甚至更高的年级还对这些问题表现得如此无知呢?在他们的教育成长路上,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曾经给过他们什么样的教育?在以后我们还能给予他们什么样的教育?我想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在思考的过程中,我也在想是不是新时代的学生离我们国家曾经遭受苦难的岁月太过于遥远,所以很多东西他们很难感同身受!但是,转念一想,也不是那样啊。我自己求学的年代也是新千年之后,但是从我上小学开始,我就知道在任何时候只要听到正式的国歌响起,要马上停止手头的事情,肃立,默唱国歌,升国旗的时候要立正,行注目礼。因为我们小学那个胖胖的严厉的音乐老师在第一次教我们唱国歌的时候就告诉了我们这些道理。因为每周学校的升旗仪式上老师和校长都是那样做的。因为在我小时候看的电影狗蛋大兵里,正蹲在马桶上的狗蛋听到了隔壁学校的国歌声响起,一边尖叫着一边站起来,连裤子都没来得及穿。正是这些片段让国旗和国歌在我心中变得重要,以至于后来在奥运会上看到运动健儿让五星红旗在异国他乡升起,义勇军进行曲在一群外国人耳边响起时,他们那噙满泪水的双眼时,自己也忍不住有眼泪在眼眶里打转。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身份认同,我是一个中国人。
而同样是在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我们在视频课里看到的成都七中的孩子,虽然已经是初中生了,他们依然齐刷刷的戴着红领巾。我在成都时带的学生,他们都会唱共青团团歌《五月的花海》,因为学校每年的五四庆祝活动都会齐唱。
我们经常在感慨城乡的教育差距越来越大,寒门再难出贵子云云,诚然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城市里的孩子确实更有优势。但是,在人类共有的精神领域,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每个孩子所享有的资源必应相差无几。然而,很多时候孩子缺乏的是一个走进人类精神殿堂的领路人。我们经常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想这并不是让我们真正的去塑造学生的灵魂。我们任何一个人也不可能去塑造任何一个人的灵魂,除了自己。但是我们可以引领学生进入到人类精神文明的领地,让他自己去寻找,而当他“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候,轻轻的给他指一个方向,而至于怎么塑造灵魂,有那么多的先哲和大师在等待着,学生知道他该和谁对话。
我担心的不是我们的孩子在英语上,在钢琴上,在所有的物质影响的领域里比不过城里的孩子,而是有一天当他们在精神上已经比别人矮了一大截而不自知,反而挥舞着拳头,满嘴脏话怨天尤人的时候,那时我们的孩子就真的输了!输得彻彻底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