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为顾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这更多还只是停留在表面,很多基础的问题我们还没有梳理清楚,比如何谓服务精神,服务精神的内核是什么,优质服务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实现高标准的服务,以及如何平衡人力投入和服务产出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所探讨的服务精神仍然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就是如何从理论和实践操作上厘清服务精神的基本逻辑,提供一套可操作的解决方案,以及共享一些我们可以参考并学习的具体案例。
“站好最后一班岗”,任何企业和品牌向顾客传递的形象都应该是连续和完整的。在顾客看来,企业如同一个木桶,木桶的短板决定了顾客的最终评价,短板不足,长板也同样会承担后果。
不要以为只有购买我们产品的人才是我们的顾客,我们的同事、我们的上司、我们的领导其实都是我们的顾客,如何为他们做好服务也是我们的职责。——稻盛和夫
无效的反馈是一种资源浪费。当收到顾客给予的正面肯定时,除了对顾客表达感谢之外,还应记录顾客对什么样的产品服务感到满意,这个信息可以为公司提供未来维持产品服务的一个目标。当顾客不满意服务,给予负面评价时,需要有与顾客实时沟通的渠道,并且快速解决他们的问题。当有效地化解这些负面评价,让顾客对结果满意后,顾客的信任感就会增加,忠诚度也会跟着增加,就有机会成为持续消费的顾客,也能避免负面评价的传播。
在这个越来越重视情感交流的“心”时代,许多顾客上门消费不再只是为了某样商品,而是想在消费的过程中寻求让人产生感动的慰藉。于是,除了能倾听顾客的声音,提供给顾客满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之外,顾客更期待能够得到“真心诚意”的服务。一个惊喜改变一时的感受,一连串的惊喜改变事物的定义。
第一步:保持竞争基础。第二步:发现服务问题。第三步:服务质量提升。第四步:细心观察,创新服务。服务精神要求我们不仅要去“做”,更重要的是要去“想”,去思考,按照价值观的排序去不断筛选更优质的服务流程,在有限的资源内达成最好的结果。这项工作思路并不复杂,但却是更艰难的事情,需要每个企业的管理人员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进行深入的思考。
实际上,任何问题都离不开创新,就是我们所说的惊喜感。就像恋爱一样,每个人都喜欢那个不断给我们惊喜的每一天都有新的想法的聪明的另一半。实际上,在我们消费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超出顾客的想象,给顾客更好的服务,那么就会大大的提高回头客的比例。
还要做的一件事情,是把握服务与干扰的界限。这一点让我想起了海底捞,一直以来人们喜欢吃海底捞不单单是因为它的食物好吃,小料丰富,黄瓜免费,最吸引人的可能是他的服务。于是就有了,一个人吃饭对面方放小熊;生日吃饭,一堆人唱生日歌;去卫生间洗手服务员帮忙撩头发的热烈讨论。是服务还是干扰呢?是正确的路线还是错误的呢?
我们一直提倡“无干扰服务”,指的是在客人不需要服务的时候让客人充分享受自由的权利,充分地让客人自主地选择,不进行主观的诱导,并随时准备给客人提供其他所需的服务。只有不断磨炼自己的技艺,才能把握住正确的“切入服务”的时机。
这一点不单单是服务行业,作为老师要不断地思考学生们希望如何学习知识,急需解决哪些问题,只有不断地思考,才能传递更多的知识。
沟通不只是语言——虽然它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沟通是一个人对人际关系的理解,是思维方式的反映。一个人的妆容、眼神、手势,都反映出对眼前的人是否尊重、理解、有同情心。对于顾客而言,沟通是一个企业对外的名片。
能够和他人轻松愉快的沟通对于一个人来说太重要了,这离不开他的思考学习,更离不开他的成长环境。一个能够轻松沟通的人,应该也是一个轻松的人吧。
从服务精神的角度看,沟通的方式要比沟通的内容更重要。我们的很多从业人员,都是在按照自己家庭和学校教育出来的方式与人打交道,沟通能力如何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家庭和教育环境,这是不能够适应未来服务业的发展趋势的。
确实,如果能够在长大以后,在走出校门之后还是能够学习如何沟通,那么可以解决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也可以给更多人更好的体验。而在学校,如果我们能够有更多的沟通类课程,对于学生来说也会有更大的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