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守全
挖人是门技术活 邯郸战役开好头(经典百战70)
逐鹿中原,邯郸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走向全国胜利一个强烈音苻。同时由此役发起的“高树勋运动”,政治攻势开启起义模式,大批国军有识之士投入我国阵营,加速蒋家王朝的灭亡。
关键之战。邯郸战役,晋冀鲁豫军区部队主力在平汉铁路邯郸以南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自卫反击作战,堵住国军北上步伐,亦称“平汉战役”。 毛主席指出:“这个仗一定要打好,如果打不好,我们又要再进山,中国革命就要推迟二十年。”
堵住北门。此役是继上党战役之后的又一次打击蒋介石内战阴谋的大规模歼灭战(歼敌3万余人)。此役阻断了国军铁路运兵进东北的计划,蒋介石只得求助美国用船运等运兵,使我军早一步进军并布局东北。
攻心战略。1945年10月,我部队共6万余人进行平汉战役。军事打击同时,发动政治攻势,开展瓦解敌军工作。其中,高树勋部面对围困危局,意识到继续打下去死路一条。其本身对蒋作派反感,派人秘密接触,商谈和平事宜。
打消顾虑。高树勋担心家属、子女的安全问题,我方派人到后方将亲属接到身边。同时待遇高配:部队起义后,改编为和平建国军,高树勋担任总司令,在毛主席、朱总司令领导之下,与刘伯承同辈。高树勋率所部1万余人正式宣布起义。
发起运动。毛主席发贺电,并号召:“开展高树勋运动,使大量国民党军队在战争紧急关头,仿照高树勋榜样,站到人民方面来,反对内战,主张和平。”设置专门部门,调派大批干部从事此项工作。
挖人战术。发展敌军为我所有所用,一是减少双方伤亡,二是壮大我军实力,三是加速蒋军灭亡。“高树勋运动”促使国军起义、投诚、接受改编、被俘虏的达636万人。创造条件,化敌为友,是辩证法的胜利。
启示:
光明正确路,挖人即救人;有时对手也是也是很好的伙伴;挖人是最快组团的手段;初创期人才整合比新人培养更具优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