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普通人的命运,在6岁或者7岁之前,就已经被“安排”好了

普通人的命运,在6岁或者7岁之前,就已经被“安排”好了

作者: 舒山有鹿 | 来源:发表于2022-12-20 12:01 被阅读0次

    01

    近几年,有一个词频频刷爆全网——鸡娃。

    什么是鸡娃呢?百度百科的解释是,父母给孩子“打鸡血”,为了孩子能读好书、考出好成绩,不断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不停让孩子去拼搏的行为。

    随着人均文化水平越来越高,鸡娃的年龄也越来越早。有报道称,一些大城市的中产,学历多半是硕士及以上的家长,在孩子1岁的时候,就开始鸡娃了。

    还有一些有点钱的家长,在孩子几个月的时候,就让孩子听钢琴曲,或者接触古典音乐,希望能够挖掘孩子的潜力,让孩子得以更好地成长。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这些硕士博士,或者中产,要如此之早就开启“鸡娃”的旅程呢?一句话就能概括,挖掘潜力,宜早不宜晚。

    有研究者认为,0岁到6岁/7岁,是萌芽的黄金期。

    这个黄金期,会对孩子的智商、情商、信任感、安全感以及性格的塑造,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童年,不仅仅是玩乐的过程,还是一个影响成败的过程。

    02

    心理学中,有这么一个说法:

    在孩子4岁的时候,能够获得50%的智力。而在后续的三年里,孩子继续获得20%的智力。余下30%的智力,会在7岁到18岁这段时间,逐渐获得。

    智力获得的过程,也是情商和性格形成的过程。所有的过程,都不是割裂的,而是共同进行的。成长,永远都是“共同进行时”。

    很多人会疑惑,为什么0岁到4岁,4岁到7岁,以及7岁到18岁,会是智商、情商以及性格的塑造期呢?同时,为什么4到7岁这段时间,会是黄金期呢?

    在0岁到4岁这段时间,孩子要读幼儿园的。读幼儿园的目的,就是让他先认识这个世界,知道除亲人之外的其他人。在这个“接触”的过程中,人之大脑会接受不同的信息,逐渐成长起来。

    有的孩子在4岁的时候就安静守分,有的孩子在4岁的时候就调皮捣蛋,有的孩子在4岁的时候就脾气暴躁。这,都是激发大脑后的性格凸显。

    就跟安装电脑程序是一样的,这个程序符不符合,决定了电脑后续的运行进程。可以说,4岁之前,是人与这个世界的磨合期。

    03

    到了6岁或者7岁,孩子就该读小学了。为什么不在4岁读小学,而要在6岁到7岁的时候读小学呢?因为7岁左右,人之智商、情商以及性格,大致已经有一个“雏形”了。

    既然有雏形,就该让孩子进行学习。学习语文,是为了完善大脑的语言功能;学习数学,是为了锻炼人之理性和逻辑思维。其他的科目,也起到“完善”和“拓展”的效果。

    说到底,6岁或者7岁之后去读小学,就是为了开发左右脑。这左右脑开发得好不好,孩子对什么有兴趣,有潜力,都会展现出来。

    有的孩子,一入小学就适应了,而且成为了孩子王,特别会跟人相处;有的孩子,一入小学就安静读书,偏向沉默;有的孩子,社交能力特别强,喜欢出各种风头。

    不同性格的孩子,在一个班级当中,组成了一个小社会。这个小社会,会预示着人之成年后的分工和追求。

    只能说,7岁的时候有什么性格,偏好什么,长大后也都是差不多的。除非,中途受到什么大的磨难,或者经历过生死,那就另当别论了。

    抛开“天时地利”等因素不谈,单单谈“人”这个因素,其实,在6岁或者7岁的时候,人们的基本智商、情商和性格,就已经大致形成了。

    04

    谈到这里,有人会疑惑,既然说在18岁之前,人之智商全部发展完毕,那18岁之后的大学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18岁的人生转折点——高考,就是“智力筛选”的过程。这18年来,你发展成什么样子,就去什么学校,去到哪座城市,反正各有分层。

    智商顶尖的人,会考上清华北大等顶尖学府;智商高级的人,会去到985或者211等卓越院校;智商中等偏上的人,会去到普通一本;智商中等的人,会去到二三本;智商中等偏下的人,也许只能去大专。

    有些人会说,那智商偏下的人呢?很遗憾地说,他们连高中都考不上,最后去到中专,毕业后去干苦力活,或者下血汗工厂赚钱,一辈子都逃不出大山。

    分层完毕之后,每个人都去到不同的院校修炼自我,提高自我。等大学毕业了,每个人都去到各行各业当中,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当然,基础好的人,起点会比较高。

    对于逆天如白手起家的强者来说,学历对他们不起作用。而对于99%的普通人而言,一步错,步步错。也许,他们错过的时间,就是6岁到7岁的黄金期。

    文/舒山有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普通人的命运,在6岁或者7岁之前,就已经被“安排”好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euy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