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现代文学史上讲着鲁迅先生,我当时心血来潮,将《狂人日记》电子版给看了遍。现执笔撰写兹文,对于上个月阅读过的那篇疯狂日记,记忆已不再新鲜。但稍加念想一番,便多多少少也算是品尝过一两份甜头。
“吃人”的是封建社会,但这并不足以说明阶级社会又或是共,产主义社会就不会“吃人”。我尚未入党,尚未入过甚么共青团,因此心中便不有“一条船”或“一根绳上的蚂蚱”之说。读者也可以权当作者是个疯子,是个不懂政治的人胡言乱语之书。
先将有色眼镜摘除。
封建社会本质是“吃人”,是阶级压迫。肉体被人吃,精神也被人吃。吃人的社会都普遍存在一些共同之处,譬如社会幸福指数低下,存在阶级压迫。
《狂人日记》是部悲剧人文作品。它描述了一个悲哀的社会下一个悲哀的人物。在吃人的社会里,主人公试图过反抗,但一个人的力量,又怎敌社会之众?一个单独物体又怎敌庞大的社会机制?
从一开始,便注定了失败。而试图反抗的人,倒成了众人口中的狂人。
他的狂,是敌对病态社会的狂。他是个勇士,但他也只是个勇士。结果依旧没有改变过那个病态的社会。更没有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的悲壮。
一个人的反抗,是狂。
一群人的反抗,是造反。
一片天的人反抗,是革命。
革命建立在狂之上,狂是革命的精神一部分。
《狂人日记》便讲述了一个悲哀的小人物他悲哀的生活。
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将希望寄托到了人少年的一代身上,并提出“救救孩子”的呼吁。从现今人的角度来看,这呼吁适用于任何一个时代。
无论在哪个时代,孩子都是未来的希望。孩子毁了,未来就毁了。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社会,莫不如是。
而《狂人日记》中的社会,孩子若得救,但他成长的环境依旧是一个吃人的环境,那么他未来终将沦为一个吃人的人。
所以他的呼吁,在笔者看来,并不完美。
改变孩子,不是重点。成功在于,变革社会后培养孩子,培养全新的年轻一代人。
2018.11.11
整理于2018.12.24
聿安
![](https://img.haomeiwen.com/i8440870/d3e4fdb7a3fed9fb.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