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觉得“意识流”这个词听起来太高端了,常常令人望而生畏,但其实这个词得意思很简单——就是在描述意识不停变化的流动状态。
举个例子,当我在写下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大脑并非只有“写下……”这样一个念头。事实上,我在写下这个句子的同时,脑子里正在一遍遍念叨着句话,前一刻喝的一口咖啡的味道还在,眼睛稍微抬了一下对面几幅画的残影也流了进来……而且这些念头还在相互交织影响,并在我的大脑里产生各种联想。此时我大脑中的东西并非全是此刻的知觉产生的,也并非全是我的主动思考得到的,而更像是我的意识顺某种势能自然流动的结果。
意识流,正是这样一种繁乱纷杂却又真实的意识状态。而意识流小说就是着重描写人物的意识流动状态的小说。
这种意识流描写与传统的心理描写有着很大的区别。传统的心理描写所写的是人物的意识中最表层的那一部分,常常是经过作者选择、重新设计,进而服务于其他小说要素的。其次,传统的心理描写相比而言更加的“理性”,有条理,目的清晰,与作品中的其他部分一同遵循某种顺序。而意识流的描写则是完全”非理性“的,人物的想法显得异常破碎、跳动,也不遵循时间空间上的顺序,所有的信息都显得十分的原始。
正因为这样的特点,意识流小说,常常会有大段大段由大量短句组成的人物心理活动描写。这种结果不仅仅让人一看就觉得十分头疼,而且也使得小说的情节性变得非常弱,有些人看完常会有一种什么收获都没有的感觉。这确实是意识流小说入门的一大障碍。
可是既然是入门指南,好消息还是有的。首先,这种描述方式,是心理活动最真实的体现。人的内心就像是一面质量不是很好的镜子,从各自的角度呈现这个世界的镜像,有真实的,有模糊的,有扭曲的……当你读一部描写真实描写这些镜子的作品,就像在观看一个由很多角度拼接,很多层次叠加的绮丽世界。然后,由于意识本身自由、跳跃且互相交织的特点,意识流小说会有大量的修辞,其中以通感最为显著。因此小说会很自然地带有一种浓郁的诗意。因此如果你能够花一定的时间,认真地阅读,尝试去品味,并不需要你去猜测那些隐晦而深层地东西,就能够享受一种诗歌才可能有的美感,这是一种简单而非常享受的阅读体验。
那么如果你想读意识流小说了,应该从什么作品开始呢?如果你在网络上搜索意识流小说代表作,你肯定会搜到“意识流小说三大杰作”——《追忆似水年华》、《喧哗与骚动》还有《尤利西斯》。然而,我并不建议从这三部入手。这三部作品真的都非常不好读。但其中《追忆似水年华》应该是最容易阅读的,而且也真的非常美,可惜依然不是好的入门之选,而且其篇幅太长了!如果你以后对意识流小说有更浓厚的兴趣,这绝对是不二之选。(《追忆似水年华》我只读到《斯万家那边》的一部分,因此也只是从所读的部分管中窥豹,不作过多评论。)至于《尤利西斯》,我推荐你最好永远不要读,除非你熟读莎翁作品、圣经、荷马史诗等,并对西方文化与文学史有较深了解,否则就会像我一样,花了一年的时间,勉强读完,只有很少的部分做了深度阅读,可是收获真的非常非常少!
《春之声》与《墙上的斑点》是两部篇幅很短的作品,都可以帮你快速地了解意识流小说。尤其《墙上的斑点》是一部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但由于阅读这两本书依然不能很好的收获意识流小说特有的阅读享受,所以还是不建议作为第一次深度阅读意识流小说的选择。
因此,综合考虑易读性和意识流小说特点的鲜明程度,我认为《到灯塔去》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首先,这本书的语言非常好读,没有晦涩难懂的地方,也不需要对其他方面的知识有很多了解。作者对人物的心理琢磨得细致入微,尤其是对其中的女性人物。小说中,环境描写与意识流中环境部分并重,相互映衬,极富画面感与诗意美。而且相对于其他的意识流小说,这部作品还具有一定的故事性,这为作品增加了很多的阅读趣味。
值得一提的,是小说对于时间线的安排方式。这部作品并不是简单而规矩的平铺直叙,却也不像很多意识流小说那样时间顺序混乱。小说中间有一个时光飞逝的部分,这里的时光流逝并不像《百年孤独》中第六代奥雷里亚诺破解羊皮卷时,几十年的故事一幕幕闪过,如同阅读一部恢宏的史诗。而是像一个人在海滩上捡拾散落的贝壳——时间线上两个关键的点中间隔得很远,中间长长的空白像是被人剪掉了,只留下了稀疏散落的点。这种安排很是巧妙,这像极了我们人的记忆,有些模糊,各种记忆片段之间若即若离,虽然是一些散点,又似乎能够连点成线。而且同时又与意识流的特点暗合,宏观布局和写作手法的统一,可见作者的匠心独运。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本人文墨疏浅,阅读量也捉襟见肘,故所能提供的书目比较有限,若有谬误遗漏之处,烦请指正补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