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贩子这个词,听起来就觉得面目可憎,如过街老鼠般满身污臭。
现在想来,我身边,好像还真的出现过类似人贩子的人物。
我老家那块以前是国家贫困县,出了名的穷,很多女孩外出打工的时候,见识过外地的富裕境况后,有不少就在外面安家了。地穷没有经济收入,女性偏少,加上彩礼重,婚事很是困难,一家几个兄弟一起打光棍的情况也不少见。
那是九十年代后期,一九九八年我在安徽六安上中专的时候,寒假放学回家的时候,看到堂嫂的娘家弟弟来她家走亲戚。是一个瘦瘦的,中等个子的白白净净的男孩子。当时听堂嫂说好像在南方一个地方上中专。不是亲戚,当时点点头应付过去就算了。
过了几天,我在家听母亲跟三婶四婶聊天,说起堂嫂家那个弟弟怎么怎么有本事,不让姐姐家吃酱豆,说是黄曲霉菌致癌。(酱豆子属于阜阳地方特产,泡开煮熟的黄豆上盖上半米高的青蒿棵子,待发酵出绿色的毛毛后,再调味焖起来。)听她们家长里短地闲聊,我听着收音机发呆,然后就听到说,这个男孩子带来一个漂亮的女朋友回来过年。然后她们说起这个女孩子不自重,大过年的到男孩家过年算哪回子事儿,容易吃亏等等的话。
很快寒假结束返校上学。到了暑假时候,我又听到几个老太太在议论堂嫂家弟弟的闲话。这个看起来文文弱弱的男孩子,竟然把自己的女朋友,卖给了邻村一个光棍,得了几千块钱。他姐姐觉得自己兄弟很有本事,跟婶子们叙话拉呱的时候吹嘘了出来。
我当时就嚷嚷着,这是人贩子嘛,拿恋爱为借口,拐骗女孩子呀。几个婶子看傻子一样看着我,只是笑也不说话。母亲拍了一下我的手臂,说:“你懂啥!”就让我出去了。这番闲话很快就被其他的事挤没了踪迹。
再后来,毕业后来到了遥远的海南,回去的次数更少了。听说堂嫂的弟弟在上海打工,穿戴很讲究,整个人洋气得很。每年他都会带女孩子回老家“探亲”,有几个女孩都后来都被他“介绍”到了当地,嫁给我们那当地的男人。我问没有人报警啥的吗?她们说没有,堂嫂的弟弟很聪明,他都是找年纪大的很急着嫁人的姑娘,带回来后找的男人也是过日子的人,老实能干疼老婆,只是家里穷。
那时候的自己对人贩子,人口拐卖啥的完全没有概念,只是从电视上或者故事中看到。所以,对这件事完全没有上心。
后来,有一年我回去的时候,听说堂嫂她弟弟被抓了,因为他办的婚介所是黑婚介,以介绍对象为借口拐卖人口,被抓走判刑了。也算是自作自受罪有应得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