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不是药神》——可贵的是引发思考,而不是给出答案

《我不是药神》——可贵的是引发思考,而不是给出答案

作者: 须臾无虞 | 来源:发表于2018-07-08 15:02 被阅读0次

    今天看了最近大热的话题电影《我不是药神》,颇有些感触,忍不住从社会意义的角度,多说两句。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良心之作,堪称国产电影的突破。影片以国内“看病难,买药贵”的尖锐现实话题作为切入点,通过矛盾尖锐的戏剧冲突、写实视角的描绘,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充满黑色幽默却又沉重悲情的现实画卷,发人深省。

    不过,从事实的角度,“为救命卖盗版药”的魔幻现实主义困局,根源并非“黑心药商定价高昂、有关部门监管不力、病友为活命铤而走险”那么简单,其中牵涉的各方,都有各自的苦衷与合理诉求。从厂商的角度,研制新药成本高昂,周期漫长,有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才能规避风险,追责侵权合理合法,否则最终无人愿意开发新药,陷入死局;从病人的角度,“活下去”高于一切,没有假药,只能选择倾家荡产或是坐以待毙,于情不忍;从监管者的角度,“药神”和病人的行为,也不能简单粗暴地定性为“罔顾国法”和“包庇犯罪”,片中警局领导口中的“法大于情”,实质上并不能成为懒政的借口——因为只有医药监督部门积极作为,才能让“以后会好的”一步步实现。

    笔者以为,剧情中不应该出现“大反派”(假药贩子“张院士”确是反派却并不“大”),但影片中的一大缺憾是,对厂商代表的处理偏脸谱化了,事故精明、不带感情、振振有词的冷漠态度,容易让观众从感性上认同“黑心厂商”就是反派的观点。但考虑到审核方面的限制,不能“说太多”,尚属情有可原(其实片中警察说的“孩子(在国外)将来比咱们好”台词能够过审,已足够让我震惊,此片背后必有高人庇佑)。网上一些针对于此反驳的文章,在我看来恰恰是本片的胜利。

    虽有国情所在,讨论和批判无法深入实质,本片的立意深度还是值得称赞的,可以毫不为过地说,让我们看到了国产现实主义题材影片的希望。我们不应该期待一部电影能为这个复杂的困局提供解决方案,不应该为其“批判深度不够”(“革命性不够彻底”?)而口诛笔伐。作为一部国内影视市场中商业片,它最难能可贵的是:没有回避尖锐的社会现实问题,而是沉甸甸地抛出来、血淋淋地剖出来,引发公众的关注和思考,进而可能影响政策制定者。这才是本片的社会责任意义上的最大价值。

    影片另一处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是对于绝症病人生存状态的刻画。阴暗逼仄、肮脏拥挤的白血病人“收容所”,直面“穷病”病患坐以待毙的现实,更与病人们“坚持在有菌环境戴口罩”形成反差和尖锐讽刺——怕感染戴口罩是因为求生欲,为省钱求医选择蜗居在医院周边肮脏的“收容所”,也是因为求生欲。对他们来说,影片的英文名"Dying to Survive"——冒死活下去,绝不是哗众取宠的标题党,而是毫不夸张的真实。

    这样的真实给我造成了强烈冲击。我们时常沉浸在布尔乔亚式的矫情、“中产危机”的焦虑当中,却对一墙之隔发生的触目惊心的事实选择性忽略。“精英”们或觉得事不关己、漠然以对,或坚持认为只要贯彻“有法必依”、“法不容情”就能最终解决问题,而穷病之“穷”,自然是无可辩驳的原罪。殊不知穷病之困局,比“中产跌入底层”离你我更近,而国内就医难药费贵的问题,我们每一个人也许都有自己的体会。影片所揭露的困局,绝不是非黑即白的简单问题,并不是“打倒大反派”就能皆大欢喜。一位知乎网友的观感让我深有触动:“我所在的行业——IT软件业本身,正是建立于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之上,本来我对侵权一直是‘零容忍’的,但电影观后,‘盗版侵权’和‘见死不救’的矛盾却让我久久难以释怀,无从整理思绪……”

    戴口罩的病人自发聚集起来抗议、成群结队为主角默默送行只是艺术表现手法,在现实中,这一群体并没有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机会。但口罩所隐喻的“沉默的大多数”,也许离我们并不遥远,也许已经是我们的一员,他们所面临的困境,不应被公众、被政策制定者所忽视。

    那么,究竟该怎么办?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看到在《药神》电影大热之后,多家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针对“天价药”话题展开大讨论,深层揭露各种真相,道出了不少也许是电影“想说而不敢说的话”。我想,引发这样的思考、批判和对策,才是本片促进社会进步的最大希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不是药神》——可贵的是引发思考,而不是给出答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fdp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