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常见的三种切入方法:
一,小中见大。
诗例:唐纳德·霍尔《赶牛车的人》
用法评析:美国经济大萧条时代,普通人的凄惨生活或者命运。诗歌当中所写到的赶牛车的人是其中一例,是时代的缩影,以单个的个体呈现整个时代的特征。
赶牛车的人
诗/唐纳德·霍尔
译/柳向阳
十月,
他清点着从黄土中挖出的土豆,
清点出种子,清点出
要放在地窖中的部分,
然后把剩下的装进袋子,放在牛车上。
他把四月份剪下的羊毛包起来,还有
蜂房中的蜜,亚麻布,
鞣制好的鹿皮,
一桶醋——
在炉火上手工箍制的桶。
他在牛头旁走着,十天后,
到了朴茨茅斯集市,卖掉土豆,
再卖掉装土豆的袋子,
亚麻籽,桦木条做成的
扫帚,槭糖,
鹅毛,纱线。
牛车空了以后,他卖掉了牛车。
牛车卖掉之后,他卖掉了牛,
牛绳,牛轭,然后走回家。
他的口袋沉甸甸的,装着
用于买盐和交租的一年的收成。
在寒冷的十一月,他坐在家里的炉火边
为牛棚中那来年的牛
编制新牛绳,
雕牛轭,然后锯木板
再做一辆牛车。
二,以点带面
诗例:宋•杨万里《小池》
用法评析:池塘是面,是一个整体,而小荷和蜻蜓是点,通过对立在小荷之上的蜻蜓,带出整个池塘的景致。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三,无中生有
诗例:空格键《夜雨》
用法评析:我们要描写的事物过于琐碎,找不到有特点的地方怎么办?没有特别有趣或者有意义的地方怎么办?运用通感等手法,把听到的当做看到的来写,把没有的通过发散性思维联想并当做有的来写。
夜雨
空格键
听久了,发现它有光:奔跑的人停下来,看着身后的泥泞与空旷。“将一枚钉子扶正,然后松开手……”他猛地坐起;雨声更密、更大了。如十万朵矢车菊,同时盛开,又一同枯萎,“一滴雨是孤独的,一场雨竟然也是孤独的。”——他想,世上最可爱的莫过于雨后的天空:那时候,他刚刚起床,开窗,正好看到一只鸟在安静地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