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梅雨时节话初心

梅雨时节话初心

作者: 清清小记 | 来源:发表于2020-11-15 17:04 被阅读0次

    “似雪千茎搔短发,如灰一寸觅初心”。谁都没有想到,97年前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色小船上诞生了如今世界上最大最强的政党。

    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党的跨世纪航程。梅雨时节,细雨纷纷,绵绵不绝,迷蒙细雨中,我仿佛回到了那个动荡不安又孕育希望的峥嵘岁月。

    “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这首诗是董必武同志在革命早期写就的一首诗,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革命形势和革命气节,非常有朝气,我非常推崇。我的老家在鄂东,一个盛产将军的革命老区,“黄麻起义”发生于此。

    自小生于斯地、长于斯地,多少有些红色情结,祖辈父辈经常讲起革命先辈的故事,对“小小黄安、真不简单;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等红色歌谣耳熟能详,对许世友等将军的故事也如数家珍,在老家,红色教育比较普遍,红色家风蔚然成风。

    青少年时期,思想比较幼稚,对党的认识没有那么深入,但有几件事自己印象深刻。一是挂毛主席像。八九十年代以及以前,老家基本上家家户户每逢过年都要在客厅挂上毛主席像。

    我的外婆虽然不识字,每逢过年雷打不动要请一副毛主席像,她老人家虽然说不出深刻的革命道理,但是和千百万经历过解放战争的劳苦大众一样,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开国领袖的崇高敬意和朴素感情。

    二是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彼时我正上小学,官方举办了隆重的全国纪念活动,我参与了朗诵、书法等活动,印象最深的是很多纪念毛主席的明信片,上面有很多照片并附毛主席诗词。

    三是看红色电影。小学五年,学校每年都要组织观影活动,《大决战》、《大转折》等电影看了个遍,喜欢看解放军横刀立马所向披靡,但其中的政治道理就看不太懂。这些事在我青少年时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现在来看,无形中也在自己心里萌发了红色种子。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数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时间的指针指向了21世纪。我是在21世纪初就读的大学,彼时的中国正处于科学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时期,国力蒸蒸日上,群众安居乐业。

    遥想解放前的岁月,尤其是抗战时期,诺大的中国已经无法放下一张安静的书桌,“西南联大”精神至今仍然激励和警示广大学子奋发有为、报国图强。

    徜徉于大学湖畔,聆听教授们的高见,终日沉浸于图书馆的知识海洋,在完备知识、增长见识的同时,自己的政治思想意识也在逐步提升。

    我喜欢读文史哲一类的书,越是研读历史,越发感觉到党的艰辛和伟大。翻遍二十四史,无外乎为帝王将相作传,广大人民群众的遭遇无人深究,即便“太史公”、“董狐笔”也不过一笔带过,细细追寻,古代的普通群众终日为裹腹而奔忙,只怕到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口肉,人们吃不饱是常态,“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也是常态。遇上荒年或战乱,“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易子食、人相食”也不鲜见。

    几千年来,可能宋朝时期群众的日子稍微好过点。特别是1849年到1949年的一百年间,中华民族被西方列强任意凌辱,割地赔款,生灵涂炭,每每读近代史,心中总有一团怒火在燃烧,常欲拍案而起,“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直到党的成立和不断壮大,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才真正迎来曙光,历史才展现出勃勃生机的新面貌,人民群众才真正翻身当家作主人。

    也是天佑中华,如果不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带领全国人民救亡图存,牺牲无数先烈,打出了这一片红色江山,时至今日,我们也只怕没有一张安静的书桌。正是基于这些认识,我在思想政治课上听得比别人都认真,向党组织靠拢的意愿愈发强烈。

    母校的学风很浓厚,清晨深夜随处可见刻苦攻读的身影,当年的我也是其中之一,我们深知,不努力学习,便会辜负这个时代。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是班上第一批接受党校培训的,也学的很认真,在党校结业考试中还考了第一名。

    2005年6月,我十分荣幸被党组织批准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宣誓当天,自己暗下决心,一定要认真学习,以学报国,以无数革命先烈的精神为指引,在党的召唤下为国家更加强大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不断奋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梅雨时节话初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fgn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