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忙一些事情,忙一些我自本科以来就一直在想的,但是从来没有具体落实的事情。一回头本科到现在已经十年过去了,十年啊!这些想法在我脑子里打转了10年,到现在才渐渐被我付诸行动,而到面世的产品估计也要到今年年中了。
我为什么拖了这么久才行动?我特别懊恼!如果刚有想法的时候就开始行动,是不是即使没有成功也积累了10年的经验了,也不至于我的合伙人说我是个商业小白了?如果成功了,是不是现在就不用这样还在为了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在做着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了?我思来想去觉得是自己性格中的一个劣根——惧怕变化,惧怕改变带来的不舒适——导致了现在的我还在为生活挣扎!说白了就是安于现状、不求上进!天呢!这不是我最讨厌的一类人吗?怎么自己挖了挖发现自己就是这类人啊!此刻真想挖坑把自己埋了!
不过我很幸运,在这个年龄我可以从新开始打造自己这款产品,并且还在落实自己的一些想法成为产品。这个阶段我不得不思考关于产品的一些问题以及应该积极拥抱变化。
想法,在脑子里,随时变化,有大量的潜台词,它的交流对象是自己。不管你的想法多离谱、多变态都只需要你自己接受认可就可以。但是产品不一样,它的交流对象是用户。你要知道用户对好产品的要求,一一满足真的需要花功夫去打磨。且产品是定型的,它是脱离了主人而独立存在的,它和用户的交流界面是非常狭窄的,或许仅仅就是一次体验,一次品尝就能决定产品的命运。用户认可,那就是好产品,不认可无法接受就是失败品。
想法到产品距离真的很远,需要很多细节去支撑!甚至一件小事,比如初次约会、组织一次小型聚会等等,都需要周密的安排和对细节的预料。“最珍贵的就是那种必须自己做一遍才能知道的知识”说的就是这个理儿。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是该拥抱变化了,如果仅仅让想法在脑子里打转不去行动,那么我们永远都不会有变化。
此时我又想起,上周在一次小型聚会上发生的一件事情。当时我们在做一个叫“找钱”的游戏,大致规则是女生代表1元钱,男生代表0.5元钱,游戏主持者报钱数,大家根据钱数抱成一团,若钱数没有凑对则淘汰出局。当时主持者报了一个6.5元钱,场上的人分成两团,而每团正好5.5元,此时尴尬了!下一步怎么办?我依然记得我当时是在抱怨,抱怨游戏主持者报的这个钱数不好!而就在此刻,另一团的人来到我们这一团拉走了一个女生,他们组成了6.5元,我们这一团的其他人被淘汰了!悲剧就这样发生了!我在反思,我不是一直告诉自己不能抱怨吗?不是觉得自己已经戒掉抱怨的坏毛病了吗?但是怎么这件小事就引起了我的抱怨,而不是让我激发自己的灵感去产生创意呢!我的脑子怎么了?我的格局怎么了?天天喝鸡汤,喝成这样了吗!
为什么一件事情不符合我的预期我就开始找理由去为自己开脱?我是个什么人啊!我似乎习惯了这种思维,事情做不好就找各种借口为自己开脱,要知道上级和领导都是只看结果的人啊!没有结果只有抱怨,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是这样面对自己,面对世界的吗?而别人眼中的我又是怎样的糟糕?我不想再想了,就这一刻我认清了我自己,我应该积极改变了!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现实条件就是不完美了怎么办?发飙、沮丧当然不可取,退让、容忍、打折扣,其实也不是最好的办法。 我们应该积极“拥抱变化”。任何不如意,都有可能变成创新的资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