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读《楚水》(3)

我读《楚水》(3)

作者: 短毛碎 | 来源:发表于2023-10-30 16:13 被阅读0次

昨日读到《楚水》第二章。冯家的骤然衰败已拉开序幕,冯节中这个无良蛀虫败家子也披着羊皮亮了相。今天接着读。

毕飞宇没有写大雨带来的洪水如何汹涌的过程,直接来到了水退后触目惊心的灾难现场。毕飞宇是这样总述的:

过路大水第三天清晨就退尽了。大地上只留下树、冯家的砖瓦大院和难以计数的尸首。大水带走了原有的秩序,遍地的鱼类在阳光下麟光闪烁。人类的每一次灾难都以动物世界的纷繁喧闹作为收场。冯家大院一片死寂。

比起看电视,我更喜欢读书。因为类似这样的场景会自然而然地在我的脑海里,以我想法的画面感铺开。此刻,我的心已是灰色的了。似乎才刚刚认识冯家的人,才刚刚接触到村里的人,一切就变了。但这也正是毕飞宇文字的魅力,他狠狠地掐住了我的七寸——接着看。

冯家人是这部作品里的主要人物,原来三个兄弟,一双父母,若干奴仆。在这场天灾里悉数殒命。老父老母死在淤泥里,这个场景让人既生怕,也生怜,当然,还生恨。文中是这样写的:

愤怒使冯节中胆气倍增,他回过头来。回过头他看见了两具死尸的轮廓。根据粗细他分得清爹娘。他的父亲和母亲抱在一起被淤泥泡得无比浮肿。睁开的双眼和龇开的门牙也附着一层泥,呈紫黑色。从其中走过去,踹一脚,老爷的腹部哗啦啦滚出几十条鳗鱼。白花花刺溜溜的生龙活虎。

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在自己的亲爹娘遭遇不测时保持如此的“冷静”和“愤怒”?如果在上一章时冯节中只是流露出凶恶之态,这里则看到他面具下的狰狞。我很喜欢这段描写,还有个原因是:冯家和洪水所过之处一片死亡气息——惨!但怎么写能更惨呢?毕飞宇用了“生龙活虎的鱼”,而且还让它们从冯老爷的身体里游出来。这何尝不是对冯节中对冯家的寄宿状的变形?又好像是对未来这片土地上即将发生的灾难的影射。

冯节中发现爹娘死了以后,不是第一时间将他们下葬,而是在各屋收敛钱财。当他发现这里并没有自己预想的金银财宝,而是只有一堆附庸风雅的字画后,决然选择把它们全部带走,然后分家。这些字画在冯节中的生命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或者向生,或者向死,后边再读。

他离家前找到自己唯一活下来的大哥,只字不提带走的字画,反而是要求对方如果不多少给他些分家费,他是不会善罢甘休的。留下两句话,字不多,却尽显其贪婪之相:

你要多少?大哥问。
你有多少?冯节中问。

相关文章

  • 我就是那个读了五年高中,还没有考上本科的人

    文/韩阿四 1 我读高一的时候阿楚读高三,我读高二的时候阿楚读高三,我读高三的时候阿楚读高三。 高三分班,阿楚来到...

  • 楚水

    梦江南 春秋忆 沉鱼颜,浣纱溪碎月,夜深梦中忆初见。古苎萝西旧流连,缘字声声却。 [一]夫椒 夫椒暮,雁阵行,秋水...

  • 楚水

    把身体里揉进香草,一瓣滴墨 给你波澜和书生的忧郁 我记得 官道你走过,我跟过 你扔一些小令 我觅香而来 腰肢和柳条...

  • 楚水

    丹阳旧郡汉时水,柴桑忆驻南望都。 遥望故里曾属楚,秋月逐波潇湘毋。 空闻乡音独自揖,妄却诸葛滕中人。 啾啾梦呓洛陵...

  • 简笔勾勒的水彩画

    ——读楚水的诗《乡愁》絮语 一 乡愁是诗歌创作屡见不鲜的题材,如何不落前人的窠臼,这对诗人楚水来说是才情和独创性的...

  • 巴山楚水

    踏上归程,心中却有不舍。 一路,沿着那条不知名的大河。那条大河,微波荡漾,青青如草,蜿蜒流淌,如踏山归来的女子,缓...

  • 楚水长流

    ——兴化二日游小记 兴化——古称昭阳,又名楚水,是镶嵌在苏中平原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历史悠久、人才辈出。今年...

  • 巴山楚水

    巴山楚水凄凉地,这是古人对于巴渝地区的理解,时过千年,归来已不是旧时模样。 返程的火车上,跌宕起伏的地形促使铁皮箱...

  • 楚水写真

  • 巴山楚水

    图文自创:姬新天 楚水巴山江雨多, 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 回人纥那披绿罗—— 刘禹锡 巴人的一支发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读《楚水》(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fib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