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教学》学习心得
大概念是当前教育创新的热点话题,大概念教学也对传统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强烈冲击。说实话,何为大概念?如何有效实施大概念教学?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提炼某一主题、某一单元学习内容的大概念?……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很多时候,对大概念的了解也只是止步于知道一些皮毛,看到一些观点能勉强找到几个似乎能对得上的教学案例,却从未涉及过对“大概念”的系统学习和深入理解。
读了刘徽老师的《大概念教学》一书,对上述问题有了些新的理解和认识。
大概念是反映专家思维方式的概念、观念或论题,具有生活价值。换言之,大概念标志着专家思维的形成,而以往我们教的小概念常识常常是只反映了专家结论。如果用冰山模型来解释二者的关系,小概念是浮在水面上的看得到的专家结论,而大概念则反映了水面下看不到的专家思维。比起专家结论,专家思维更具有可迁移性。
以“统计与概率”这一主题为例,以往的教学,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各类统计图的特征、作图方法及读图能力,很少从整体的视角去思考这些内容的内在关联,更无需谈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去设计教学活动。而如果从大概念的角度去看这一主题的内容,就会发现“数据分析”是其核心,而数据分析的大概念是指针对研究对象获取数据(眼光),作用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推断(思维),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知识的过程(语言)。可见,理解大概念、形成专家思维就是素养形成的前提。这也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改变以往固有的理念、习惯、方法,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引领,依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内容,以单元教学为载体,提炼单元主题的大概念,并将大概念与单元教学相配套,将目标具体化,构建“课程-单元-单课”的下沉通道,从而真正将素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