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像

作者: 文昌侍郎 | 来源:发表于2019-07-25 11:10 被阅读0次

    怪像

    李自立

    从小爱文学诗词,爱自己乡音秦腔,同时,把搞创作和唱戏的每一位老家文化界人士,直接崇拜和尊敬得,就像自己的爷爷和老先人一样,小时候,见了有文化有知识的他们,自己的灵魂和骨头,几乎就剩下给他们跪下了,因为渴望知识,崇拜文化,尊敬尊重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是自古的民族传统,这或许是骨子里的骨髓,我不能自己,文化和艺术,在自己内心特别地神圣。几乎神圣的让我五体投地,从来都为自己知识和文化浅薄,自觉行惭不如。

    当然,这些话放在五十年后的今天,我自己认为,文化和知识依然神圣,真正为往圣传承绝学的人,依然受人尊敬和尊重,甚至于宣传和弘扬。这句话我必须放在文的前边讲,不然我怕引起误会。因为凡事物,总是不断地在发展变化之中存在,比如一个人的思想动态,或者一个人对于某个事物的认识。

    因为爱文学诗词,爱秦腔戏剧艺术,所以。虽然我不会,但总会经常留意和关心这方面的一些事情,比如老家文学界,那个作家又写了一部什么新书,何时何地还在哪儿召开新书发布会;那个剧团最近又排练了一部什么新剧,这部新剧里边,那个名演又在担任什么角色,何时何地举行首演仪式,我特别地关心这些事情。

    故事总会是一件皮袄两边穿,讲了正面也要讲反面。不进城,我总觉得风光和神奇都在城里边,特别城里那姑娘,你看一个个打扮地花枝招展,街道里那灯光,到了晚上良宵初上,五光十色的,其实,进城以后才知道,那花枝招展的容光,都是化妆品和胭脂口红打扮堆砌出来的;五光十色的霓虹灯背后,却总隐藏着黑暗处和见不得人的丑陋,所以,始终在进城与不进城这个问题上犹豫不决,始终处于观望状态。

    因为,现在就在身边,就在老家文化界,有几位算得上文化人的,竟然破口大骂当今的文化怪像,他们骂的痛快,我也听得痛快,我不得不为他们宣传宣传。我记得曾经有一位老先生的原话,其中有一句是这样讲的:“当今的文化艺术,传承的什么,传承的是脸蛋裙角和皮毛,简直是为了名与利,通通的不要脸,羞文化艺术人的先人了!”他破口大骂,肯定有他的道理。

    比如文学界,动不动就来个“著名文学大湿(师)、叫兽(教授)、砖家(专家)”来吓唬普通的老百姓和文盲。动不动就是某某大湿文学大讲堂,叫兽授课,请扫描二维码缴费进群听砖家讲课。

    还有个人出书,几乎成了如今潮流,随便一个普通人,只要认识几个字,就可以作文,就可以花点钱出书,花点钱请客、吃饭、送礼、上床后,就可以进作协、书协、剧协等等,然后就可以在所谓的名人效应下冠以作家、诗人、文学家、文学评论家、砖家等。

    随便几个人,申请个微信公众号,关门立马成立文学社团,然后招兵买马,摇旗呐喊,社团人人都是官,既能当作家又能过过官瘾,然后用微信公众号,随便网上复制粘贴、再加上自己没有逻辑性、没有思想性,没有艺术性的文字,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几个优盘,设备足以,出刊转发到各种微信群体里,去骗骗那些文学爱好者中文盲傻子,如果真有那么一两篇好文,打赏的费用哪里去了,我肯定不知道。我稿费虽然不多,但是也是血汗钱,去你妈的我宁肯送给街头的残疾人和弱老病残,也不能送给这些文化艺术的骗子。

    再比如西北戏剧界,如今随便提起一个戏剧工作者,他们都是“著名的”,都是“秦腔大腕”,都是“表演艺术家”。

    曾经有一专业戏曲工作者说:“我儿子点评某某衰派老生唱戏,说这位老生是坚强的衰派,如果发给这位老生一根枪,这位衰派老生可以上战场,他可以表演的像我们的民族英雄,像我们战争年代的烈士英勇就义前的那个状态。”也曾经有戏曲评论者说,如今的传承人,传承的不是流派,而传承的只是画蛇添足,挂的是流派的名,传承的是给自己赚取名与利。挂着秦腔传承的名与幌子,给自己捞去经济资本和艺术地位资本。

    好多戏曲工作者只见得别人夸奖,见不得别人批评,互相的吹捧,相互的炫耀已经风靡大西北。

    如今卖面的见不得卖石灰的,流派与流派之间,不是互相学习,而是互相拆台排挤,不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且踏平坎坷成大道,一马平川奔康庄。

    过去好多老艺术家,因为没有科技条件,没有保存下来影像资料让人遗憾。可是,遗憾之余,却留下更多的竟然是一腔的悲凉。有一次,我想在网上找几位已故名家的唱段去欣赏,可是打开这几位老艺术家的网页,唱段本来就不多,然而网页却被人挂上了涉黄网站和视频,你说这个时代的某些人有多么可恶,多么的龌龊。

    如今科技发展快,媒体平台多,本来对于艺术家的艺术展示,确实是个好事情,然而,没有我没觉得好,竟然觉得成了文化垃圾泛滥,好端端的秦腔戏,改来改去,要是改好我们也很赞成,然而好多秦腔戏,改的让人觉得艺术再没有了神圣感,再没有了历史的苍桑凝重感。唱戏本来是唱人物的,唱真感情的,弘扬发展,继承传统文化无可非议。而如今猪马牛羊齐上阵,谁都可以唱,谁都可随意改,个人娱乐也就罢了,然而正式的戏台上,却是中西结合,土洋结合,地方色彩大为逊色不堪。

    不说了,悲呼,悲哉!我们的大秦腔,我们的文学,怎能不说是一种文化怪像,怎能不让三秦父老伤心?

    文化和艺术依然神圣,传承和发展依然重要,我们的艺术工作者,能否来的真格的?能否付下身子,砥砺前行?能否来点实实在在的老百姓喜欢的艺术?

    2019年7月25日于哈密拙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怪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fic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