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七版答案和考研真题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七版答案和考研真题

作者: 知择学习 | 来源:发表于2020-12-06 11:08 被阅读0次

    课后习题答案

    13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1. 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0而小于1?

    答:一般情况下,可以说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0而小于1,但是平均消费倾向就不一定总是大于0而小于1。分析如下:

    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又称消费函数。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一是考察消费支出变动量和收入变动量的关系,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MPC=△c/△y或MPC=dc/dy),二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下消费支出量和该收入量的关系,这就是平均消费倾向(APC=c/y)。

    (1)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0而小于1。因为一般说来,消费者增加收入后,既不会分文不增加消费(即MPC=△c/△y=0),也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于增加消费(即MPC=△c/△y=1),一般情况是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增加储蓄,即Δy=△c+△s,因此△c/△y+△s/△y=1,所以, △c/△y=1- △s/△y。只要△s△y不等于1或0,就有0<MPC<1。

    (2)可是,平均消费倾向就不一定总是大0而小于1。当人们收入很低甚至是0时,为了维持基本生活,哪怕是借钱也必须要消费,这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大于1例如,如图13-5所示,当收入低于yo时,平均消费倾向就大于1。这是因为,当收入低于y0时,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的连线与横轴所形成的夹角总大于45°,因而这时APC>1。

    2. 什么是凯恩斯定律?凯恩斯定律提出的社会经济背景是什么?

    答: (1)凯恩斯定律的含义

    与萨伊定律不同的是,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文中提出生产和收入决定于总需求。按照凯恩斯定律,只要存在着需求,社会便可以生产出任何数量的产品与之相适应,y = c+i+g+(x-m)的意义即在于此。凯恩斯定律是凯恩斯根据对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关系的分析,为推行其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而提出的与萨伊定律截然相反的论点。

    (2)凯恩斯定律提出的社会经济背景

    凯恩斯写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时代背景是1929~1933年的大萧条,当时西方社会存在着大量闲置资源,失业问题严重,而工厂却有很多多余的生产能力。在那样的情况下,如果需求增加,生产确实会增加,因而,对于一个处于经济危机中的国家而言,凯恩斯定律是有一定现实基础的。按照凯恩斯的观点,经济中总是存在闲置的生产能力,非充分就业是种通常的状态,所以他认为政府采取措施刺激需求以稳定经济是可行的,这也是二战以后

    直到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理论大受欢迎和追捧的重要原因。

    3. 为什么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将提高总收入水平?

    答:之所以认为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将提高总收入水平,是因为:

    富者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边际储蓄倾向较高,而贫者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因为贫者收入低,为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他们会将增加的收入较多的用于消费支出),因而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可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总消费支出水平于是总收入水平就会随之提高。

    4为什么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绝对值大于政府税收乘数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绝对值?

    答:当采用定量税征收税收时,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1/(1-β),税收乘数kt=-

    Β/(1-β),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β/(1-β),可以看出,|kg|>|kt|=|ktr|,即政府(购买)

    支出乘数的绝对值大于政府税收乘数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绝对值。其原因在于:

    政府购买增加直接增加总支出。但是,减税或者政府增加转移支付,只会使可支配收入增加同样数额,而增加的可支配收入只有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是用来增加储蓄的。因此,同等数额情况下,减税或者政府增加转移支付对收入变化的影响没有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对收入变化的影响大。

    5平衡预算乘数作用的机理是什么?

    答:由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以及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所以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时,政府预算是平衡的,但是国民收入增加了一个与政府支出和税收变动相等的数量。下面结合乘数原理的形成过程来分析平衡预算乘数作用的机理。

    设第一部门最初增加的支出为△A,并且设各部门的边际消费倾向为β。则第一部门增加的支出会使消费需求增加β·△A,从而又引起第部门的收入增加了β·△A,并且第二部门的收入中又要增加β2·△A的消费,于是,第三部门的收入又增加了β2·△A,第三部门的收入中又要增加β3△A的消费。这种收入增加带动消费增加,消费增加又带动收入增加将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不断地循环下去直到国民经济再一次达到均衡,此时整个国民经济部门所增加的总支出△AE和国民收入△Y则为△Y=△A+β·△A+β2·△A+β3·△A+...,因为边际消费倾向0<β<1,所以△AE=△A=A/(1-β)。其中,1/(1-β)即为乘数,表示均衡时国民收入的增加量Y是自发支出增加△A的1/(1-β)倍,并且在这里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边际消费倾向越小,乘数越小。

    6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这三者对总需求的影响有何区别?

    答:总支出由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四部分组成。

    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它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税收的变化与总支出的变化是反方向的。当税收增加(税率上升或税收基数增加)时,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支出也减少。总支出的减少量数倍于税收增加量,反之亦然。这个倍数就是税收乘数。

    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支出,两者的变化是同方向的。总支出的变化量也数倍于政府购买变化量,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政府转移支付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类似于税收,即间接影响总支出,也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及总支出。并且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的绝对值是一样大的。与税收不同的是,政府转移支付的变化与总支出的变化是同方向的,但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小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7.  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c=100+0.8yd,投资i=50,政府购买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T=62.5,税收t=250(单位均为10亿美元)。

    (1)求均衡收入。

    (2)试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解:(1)可支配收入:yD=y+tr=y+62.5-250=y-187.5,则消费函数为:c=100+

    .8yD=100+0.8(y-187.5)=0.8y-50。

    根据三部门收入支出模型y=c+i+g,将消函数、投资函数及政府支出函数代入方程式可得:y=0.8y-50+50+200

    解得:均衡收入y=1000(10亿美元)。

    (2)投资乘数ki=1/(1-β)=1/(1-0.8)=5,政府支出乘数kg=1/ (1-β)=1/ (1

    0.8)=5,税收乘数kt=-β/(1-β)=-0.8(1-0.8)=-4,转移支付乘数ktr=β/ (

    β)=0.8/(1-0.8)=4,平衡预算乘数等于政府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之和,即kb=kg+kt=1。

    8. 在上题中,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200,试问:(1)增加政府购买,或(2)减少税收,或(3)以同一数额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以便预算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数额?

    解:原来均衡收入为1000,现在需要达到1200,则缺口为:y=200。

    (1)增加政府购买:△g=△y/kg=200/5=40。

    ()减少税收:△t = △y/|kt|=200/4=50。

    (3)由题意有:1200=100+0.8[1200-(250+△t)+62.5]+50+(200+△g),且△g=△t.

    解得:△g=△t=200。

    即同时增加政府购买200和税收200就能实现充分就业。

    9消费支出波动比国内生产总值波动平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从长期来看,消费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按相同的比例增长。但从短期或从经济周期的角度来看,消费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都有波动,消费支出的波动幅度比国内生产总值要小。原因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中包含折旧、税收、公司未分配利润等,但直接决定消费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却不包括这些。由于税收和转移支付的存在,当经济衰退时(即国内生产总值减少时),税收减少,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增加,使得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减少量小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减少量;反之,当经济高涨时(即国内生产总值增加时),税收增加,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减少,使得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量小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量。税收和转移支付起到了自动

    稳定器的作用,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波动幅度小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波动程度,而消费支出依赖于个人可支配收入,故消费支出波动比国内生产总值波动平稳。

    10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收入会有什么影响?什么是“节俭的悖论”?

    答:储蓄和投资来决定国民收入的模型可用图13-6来描述:交点E0表示计划的投资等于储蓄,这点决定了均衡收入水平Y0。

    假设消费函数为C=a+bY,则储蓄函数为S=-a+(1-b)Y,则增加储蓄也就是减少消费,即减少消费函数中的a、b值。a变小,意味着图13-6中储蓄上移;b变小,意味着图中储蓄线以A点为圆心逆时针转动。这两者均会导致均衡点E向左移动,也就是使均衡收入下降。

    增加储蓄会导致均衡收入下降,这是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增加消费或减少储蓄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经济繁荣;反之,减少消费或增加储蓄会通过减少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经济萧条。由此得出一个看来是自相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整个经济来说却是坏事;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坏事,但由于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

    对整个经济来说却是好事。这就是“节俭的悖论”。

    任何经济理论都是以一定的假设为前提的,在此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构筑理论体系。离开了假设,理论就失去其基础,当然也就不能成立。另外,假设往往是对经济的一种理想化简化,在此基础上构筑的经济理论当然不能全面地反映经济现实。凯恩斯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前提假设是:经济中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从而限制国民收入增加的就不是总供给,而是总需求。凯恩斯的这一理念主要是针对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情况提出的,当时工人大量失业、设备闲置。在这种情况下,增加总需求,当然可以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走出低谷。

    在这个理论中包含了某些一般理论的因素,即消费对生产的刺激作用。生产决定消费,但消费对生产也有反作用。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定理论强调了消费的这种作用。从总体上看,生产对消费的制约作用是主要的,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消费对生产的作用也可以成为主要的。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能力的无限增加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相对缩小是基本矛盾的表现之一。总需求不足在经济中成了一种比较普遍的、重要的制约因素。

    不能把凯恩斯的这种理论普遍化。这是因为:①凯恩斯所用的是一种短期分析,即假设生产能力、技术条件等都是不变的,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在长期中,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的增加仍然要依靠生产能力的提高、资本的增加、技术的进步。这样,在长期中经济增长就取决于储蓄的提高,而不是消费的增加;②由于各国情况不同,所以不能将之到处照搬。对于总供给不足的国家,这种理论就不适用。

    11. 为什么西方宏观经济学家通常可假定产量是由总需求决定的?

    答:宏观经济学之所以通常假定产量决定于总需求,可以从企业的行为上作出回答。在正常条件下,大多数企业总是在有某种超额生产能力的情况下运转的。企业的生产能力不是100%的充分利用,总有一些机器设备闲置。同样,劳动力不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即使是充分就业时,西方社会也大约有5%~6%的劳动力处于所谓自然失业率状态。因此,一旦市场对产品需求增加时,企业就有相当大余地通过增加生产能力的利用率来增加生产,企业

    可以把以前每年雇的工人召回,或让一些工人加班加点,增加生产。同样,当需求下降时,企业也会作出同样反应,减少生产。因此,把经济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看,可以把整个社会的产量看作是由总需求决定的。在短期内,总需求的波动会引起GDP的波动。

    12试述乘数理论的适用性。

    答:(1)乘数理论的含义

    乘数理论是指自发总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如果是自发总支出中投资的增加,则乘数是投资乘数;如果是自发总支出中政府支出的增加,则乘数是政府支出乘数,等等。

    乘数的概念最初由俄国经济学家图干巴拉诺夫斯基提出。凯恩斯在《通论》中把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联系起来,说明总支出变动与国民收入变动的关系。所以,乘数理论在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之后,美国经济学家汉森和萨缪尔森把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结合起来,解释经济周期的原因。

    (2)乘数理论的适用性

    一般说来,需求的增加有两个后果:①价格水平上升;②收入水平上升。只有当经济中存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时,并且假定自发需求变化时,利率、汇率等都不变化,则自发需求增加会导致收入水平增加。当经济中已实现了充分就业时,即没有可利用的闲置资源时,自发需求增加只会导致价格水平上升而不会使收入水平上升。一般情况下,需求的增加将导致价格水平和收入水平同时上升,上升幅一般不等。还应该指出,有时经济中的大部

    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但由于某一种或几种重要资源处于“瓶颈状态”,这也会限制乘数发挥作用。

    13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平均消费倾向也一定递减?能否反过来说,平均消费倾向递

    减,边际消费倾向也一定递减?

    答:在消费函数c=α+y中,边际消费倾向是β,平均消费倾向是α/y+β,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如果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平均消费倾向一定递减,但是平均消费倾向递减,边际消费倾向不一定递减。因为当收入y增加时,边际消费倾向即使不变,平均消费倾向也会递减。

    14假设某社会经济的储蓄函数为s=-1600+0.25y,投资从i=400增加到i=600时,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多少?

    解:根据国民收入均衡时s=i有-1600+0.5y=i,解得y=4i+6400;

    因此有i=400,y1=8000;i=600,y2=8800。

    △y=y2-y1=8800-8000=800,即均衡国民收入增加800。

    15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0.75yd,投资为i=800,政府购买为g=750,净税收为t=600,试求:

    (1)均衡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

    (2)消费支出;

    (3)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

    (4)投资乘数。

    解:(1)根据三部门国民收入核算等式y=c+i+g,代入数据有y = 1000 + 0.75 (y - 600)+800+750=0.75y+2100。

    解得均衡国民收入y=8400;可支配收入yd=y-t=7800。

    (2) c=1000+0.75yd = 1000+0.75×7800=6850。

    (3) 私人储蓄sp=yd-c=7800-6850=950。

    政府储蓄sg=政府税收一政府支出 = t-g=600-750=-150。

    (4)投资乘数ki=1/(1-MPC)=1/(1-0.75)=4。

    16. 在一个两部门经济中,假设边际储蓄倾向为0.2,投资增加为1000亿美元时,国民收入、消费及储蓄如何变化?

    解:投资乘数ki=△y/△i=1/(1-MPC)=1/0.2=5;

    投资增加10亿美元,国民收入增加△y= ki×△i=5×1000=5000亿美元;

    消费增加△c= MPC×△y=(1-MPS)xy0.8×5000=4000亿美元;

    储蓄增加△S=MPS×△y=0.2×5000=1000亿美元。

    13.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一、 名词解释

    1边际消费倾向(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武汉大学2002研;北京化工大学2006研;中南财大2001、2010研;东北财大206、2011研;对外经贸大学2015、2017研;北师大2017研]

    答:边际消费倾向指收入中每增加一单位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其公式为:MPC=△c/△y。式中,△c表示增加的消费,△y表示增加的收入。按照凯恩斯的观点,收入和消费之间存在着一条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因此,一般而言,边际消费倾向在0和1之间波动。

    当消费函数为线性函数时,MPC=β。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0<MPC<1,即存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作为三个基本心理规律之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被凯恩斯用来分析造成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原因。

    2边际储蓄倾向( ( 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 MPS)[首都经贸大学2004研;东北财大2006、2011研]

    答:边际储蓄倾向指收入中每增加一单位所用于增加储蓄部分的比率。边际储蓄倾向可以表示为:MPS=△s/△y。式中,△y表示收入的变化量,△s表示储蓄的变化量。一般而言,边际储蓄倾向在0和1之间波动。因为全部新增收入要么用来消费,要么用来储蓄,所以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之和恒为1。边际储蓄倾向可以说成是国民收入的储蓄倾向,也可以说成是可支配收入的储蓄倾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七版答案和考研真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flo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