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STEAM教育实景图

中国STEAM教育实景图

作者: 乐智STEAM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17-04-17 15:32 被阅读0次

1、教研团队成员专业背景单一。相对于美国的课程,中国的改革晚,在课程设计方面经验不足,教研教学的老师严重不足,专业背景单一,不具备跨学科设计课程和教学的能力。

2、部分学校在努力地通过信息技术促进各学科教学内容和模式的变革,让孩子在信息技术课上玩创造:几个发光二极管、几根导线、几只彩色小灯泡,加上开关、门铃、木板、小车轮、各种各样的装饰材料……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张串联电路图,孩子们手脑并用地鼓捣起来。但大多还是停留在知识的传递上,没能把各个学科融会贯通;我们往往过于重视和提升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而创新意识却没有得到增强。

3、很多学校,尤其是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教育主管部门也在积极探索STEAM教育,但由于对STEAM教育本质缺乏足够的认识,教研教学人才的匮乏,许多还停留在利用政府预算拼命添加硬件上,对师资力量的建设缺乏足够重视。

4、过分强调结果呈现而忽视过程引导,违背STEAM教育“跨学科渗透融合”的理念。当过分追求结果呈现时,给予学生探索的空间就会被替代,大多数时候只能模仿老师或者老师帮助搭建;对学生而言,缺乏参与感,持续的挫败感,使得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下降。

5、在市场认知方面,许多家长对STEAM教育知之甚少,特别对课程这样专业的环节缺乏认知。

6、Arts(艺术)学科与STEM原有四个学科地位不相等,传统的工科改变世界的思维仍在作祟。

7、授课方式主要是“讲座式”的教育,老师无论是风趣还是无趣地在讲台上讲课,学生或是专心或是走神地坐着听课,这种教学方式其实是基于我们对于知识的一种假设:也就是知识可以通过老师传递给学生。

8、STEAM教育课室中充满各种工具、画笔、电路板、芯片、3D打印机(笔)、或各种黑科技教育产品的工作坊或创客空间。

9、很多家长甚至以为“乐高”=创客教育=机器人教育,乐高只是创客教学中的一种较为片面的探索方式;而机器人教育也只是一门入门级跨学科课程,强调手脑并用,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10、模块化的STEAM教育大行其道,却忽略了教育本身是个“互依性的产品结构”。现在中国打着“STEAM教育”旗号的培训机构,主要有这几类:机器人、儿童编程、3D打印、科学实验等。都是从中抽出某个模块,进行课程的拼凑,想方设法的快速商业化。但教育始终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各个学科之间都是互相依赖的。

11、升学靠比赛、比赛靠培训,缺少系统化课程。

12、素质教育成为了另一种“精致的功利主义”。如果每一个参与者都把STEAM教育真正的参与者——每一个学生放在后头的话,很显然:老师谋求的是加薪评职称,家长要的是缥缈的虚荣心。那STEAM教育代表着的新素质教育就会成为另一个奥数班。

我们期待在不远的将来,STEAM教育能够弱化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这些课程概念,只有一个个主题和相应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真正享受学习的快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STEAM教育实景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fmt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