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儿子哭了三次,分别是因为早饭、午饭和晚饭。
儿子从小由奶奶带,奶奶习惯了喂饭。现在儿子的吃饭问题每天困扰着家人。有段时间,孩子的身高体重不见长,医生说儿子吃的太少了。
现在每个月我们还会去生长发育专科,医生都建议让儿子多吃主食:面条、饺子和米饭。
今天早上是因为儿子不想吃饺子哭了,中午是因为不饿不想吃饭哭了,晚上是因为不让他先啃爪子哭了。
每当奶奶叫儿子吃饭,儿子都会习惯性地说等一下,但奶奶雷厉风行,直接压上桌。
今天群里看到一个金句,觉得很适合解释,为什么吃饭会成为儿子的最大问题。
【金句分享】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说,对孩子影响最糟糕的妈妈,就是着急的妈妈。
比如危险物品
耐心的父母会陪着孩子去认识。着急的父母会喝止:“不许碰!危险!”
比如吃饭
耐心的父母会允许孩子以自己的节奏吃,就算是边吃边玩食物,甚至食物抹的满身都是。着急的父母则要求孩子乖乖张嘴接受喂饭,赶紧完成喂食任务。
比如睡觉
耐心的父母会顺应孩子的感受,愿意陪伴孩子,跟孩子一起逐渐进入睡眠状态。着急的父母会规定几点了必须入睡,否则你就是睡眠有障碍,需要被睡眠训练。
我不是一个着急的妈妈,但儿子有一个着急的奶奶。
我慢慢悠悠地喂儿子吃饭、穿衣时,奶奶总是在一边帮忙,嘟囔“饭都要吃冷了”“宝宝要冻着”。渐渐地,我就当甩手掌柜了。
儿子也慢慢长成了让奶奶也束手无策的样子。
今天晚饭有鸡爪,也许是受我的影响,儿子很喜欢啃鸡爪。上次我拿了个保鲜袋套他手上,防止他把手弄的脏兮兮的,这一次他也要保鲜袋。
奶奶和老公不同意拿保鲜袋,而且要求先吃米饭再啃鸡爪。儿子闹腾啊。我跟儿子说你去厨房自己拿个保鲜袋吧。
儿子开心地啃鸡爪,老公把儿子的米饭温热在锅里。儿子的鸡爪啃完了,又想吃青菜。奶奶一定要儿子先吃一口米饭,再吃菜。执行“一口饭一口菜”的标准,最主要的是吃饭,如果能“两口饭一口菜”就更好了。
我是一个比较喜欢吃菜的人,所以我觉得菜吃得够多,饭吃少一点也无所谓,但是医生说了要吃主食,所以儿子一直被催着吃米饭。儿子吃的米饭比我还多。
儿子总被不断提醒着吃饭,吃饭,吃饭,我听着都有点烦,不知道儿子是不是也有点烦。
长期在这种急迫的环境中,儿子就显得有点暴躁,有时候喜欢跟家人唱反调,吃饭越来越成为奶奶口中“难办的事儿”。
家里离不开奶奶的操持,奶奶已经相对做得很好了,就是急了点,啥都急。平时我陪儿子,都是尽量温和。希望我的陪伴能够中和一下奶奶带来的影响。
2019.3.2风飘啊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