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经常喜欢抱怨,这其实是我们向无奈的生活发出的一次无奈的反抗。
但这种反抗特别无力,有时候还有害。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关于坏情绪传染的“踢猫效应”:
踢猫效应一个男人工作上受到批评,回到家朝自己老婆发了一顿脾气,然后郁闷的老婆看到在沙发上蹦蹦跳跳的孩子骂了孩子几句,沙发上生气的孩子看到跑过来腻腻歪歪的猫一脚将猫踢了下去,猫受到了惊吓跑出了门外,路上开车的司机看到了突然窜出来的猫,本能地躲闪,撞到了路边玩耍的孩子。
这个孩子在CIU中,都想不到他的痛苦,竟然是这么无辜。
这就是踢猫效应,一种坏情绪传染的效应。
情绪不好的时候我们总试图当一只“踢猫人”把坏情绪传递出去,感受不到“猫”的无辜。而当自己作为“猫”被“踢猫人”传递坏情绪时,才知道“踢猫人”有多么可恨。
当我们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感觉不顺心想肆意发泄出去的时候请多想一想自己当“猫”的感受,请换一种方式表达出去,不要欺负一只无辜的“猫”,因为自己也终将是那只可怜的“猫”。
分享快乐,快乐增倍;分享痛苦,痛苦减半。
如果。男人工作被批评后不舒服,回到家可以和老婆一起大卖老板是混蛋王八蛋,拿针扎小人也行。
老婆呢,理解男人受了委屈,顺着他的劲儿也为男人打抱不平。然后再找一个念想,把这件事反转了。比如,老婆可以说,老公啊,你看,你要再努力一把,也争取做领导,以后咱就不怵他了,说不定老公你以后还是他的领导呢,也狠狠地骂他!
对啊,哈哈哈……哈哈哈!
你看,这件事也就一顿饭的功夫,就过去了。
但请注意,发泄痛苦和抱怨不同。发泄痛苦,是一时的行为,发泄完就完了。但抱怨,是一种心智,它会变成一种习惯。
但如果两者协调不好,发泄痛苦和养成抱怨,就成了孪生兄弟。
所以啊,最好别抱怨,也不要老是发泄痛苦,咱可以换一个视角。
视角这个东西很奇怪,不同的人看同一件事,可能看到的东西完全不一样。
但是,绝大多数人看待事物的视角,是非常相似的。
有好奇心的人,往往会有独特的视角。
好在,每个人天生就有好奇心。
好奇心,才是人类对这个世界最纯粹的反抗。
好奇心是对什么的反抗?
是对这个社会默认的规则和常识的反抗,是对大众习以为常的认知的反抗。
比如,被领导骂了的男人突发好奇心,为什么领导喜欢骂人呢?是领导不骂人就显示不出权威,还是我真的犯了领导不骂不行的错误?这个错误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我会犯这个错误呢?如果领导是我,他会不会也犯这个错误?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以后再犯这个错误?……
你看,当你有了好奇心,你就会发现数不清的独特视角,这个过程就像妈妈的礼物、情人的约会一样美好。
停止抱怨吧!打开你好奇心的黑匣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