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络上看到一个采访片段。某演员对自己的人生评价时说道:“我最怕别人叫我做回我自己”“我只能做让社会喜欢的有价值的人”。乍一听,个性鲜明,与众不同。
“做你自己”这句心灵鸡汤,现在总能不绝于耳。酷中透着潇洒。然而,对岸是给出来了,可惜筏子无有,终落入隔靴搔痒的境地。更有甚者差不多要问:“难道我不是我自己?还要咋个做我自己?”
大部分人对自己的肉体归属感还是挺自信的,深信这个天天吃饭睡觉忙碌的身体就是我们自己。我们身体的所作所为便是我们自己的所作所为。我们哭,我们笑,我们取得,我们失去,都是我们自己在主宰。如果有人告诉你,你深以为然的这个自己很有可能根本就不是你自己,你会不会觉得匪夷所思?不但未必有错,反而的确如此。
我们日夜相随的这个人很可能不是我们自己,他(她)只是你自己的一部分和思想认知与社会规范一起构建而成的共同体。你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必然被周边的环境和社会伦理所左右。需要做些不情愿但必须做的事,需要说些不情愿但必须说的话,就这样地经历若干年。最初的模样已不再分明,人生的棱角已被磨平。抛开偏离法律与道德的条框以外,我们已习惯被圈禁在各种规则中安全行事,或者使别人满意,或者使社会满意。总之,你不能完全听命于自己的内心。这么一来,你便非为你了。因此,也就有了该演员所说的,活在社会与他人的期望之中,再受到些崇拜也就心满意足了之云云。
听起来诚实,但可怜。我们每个人都愿意爱惜自己的羽毛。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独特的个性暗示你的不同使命。不应“坐以待掘”,而应当尽早“自行发掘”,否则一切禀赋的浪费都成了暴殄天物,实属可惜。
别说没有路子,这世界上如许的宗教、如许的信仰也实在太多了点儿。等你有了依托,有了承载,有了来路,有了归途,只怕你欢喜做自己还来不及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