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二的那时候开始买了第一本安妮宝贝的书,是她第一篇的长篇《彼岸花》。那是当时最新版本出版社的一版,封面几乎是白色围绕着粉色,可能是花色吧。一个男生买这本如此女性风格的书本会叫人疑惑,不过当时的确是被这书名吸引的。盛开在彼岸的花朵,能有如何的故事。作者后来又改了笔名——庆山。十分中性的名字,是因与年轻时的心境和写字的需要不一样了吧。已是中年的庆山,膝下一女,更在乎于探求生活与自身的互相磨合。不向年轻时颓靡的文字里寻求自慰。
后来继续买安妮的书却是另一更老的版本,那时回到小县城只有两家书店,那家经常去的店只有这一版被放在书架上。买回一本,看完了继续跑去店里买下一本。我记得不是按着作者出书的顺序买的,从《二三事》再到《清醒纪》,后来一时看得有些着迷,拿出自己的积蓄一口气从书店买了两本。老一版的书皮封面上都写着一点文字,每一本也都不一样。充满着作者独特的风格,书里内容就是一个个这些风格的故事。
再后来高三无闲暇时间再阅读这些书本,但一直记着又这么一个人写着和主流文化不一样的文字。安妮写文时十分爱用句号,一句最多也不超过二十字,一句一句之间也不存在着很强烈的逻辑感,让当时处在青春期的我看着十分费力。我愚钝,每一个作品大概要读三遍才能明其大意。但一句句话里要表达的意思,就不是我能一一揣摩的了。我到现在也不知道到底喜欢是不是她的风格,只记得她那时候写这些文字的时候透露出的孤独,与我一般。
我是到现在也没几个朋友说说话,高中的同学也没几个能联系的了。不交心,也不想维系一般关系的朋友。只是把安妮当做一个和我讲故事的人,长篇、短篇,仿佛是发生在自己身上。当时每看完一本都会在想,她一个人能写这么多故事吗?从来不认为这些是她编出来的,因为只有经历过才能把那种心情写出来。我能感受到她的态度和情绪。又或是她想在文字里表达的东西。有些故事是用第三人称的角度,似乎主角的一切悲喜都与说故事的人无关。有时候用第一人称的角度,自暴自弃的个性也在她大部分主角身上体现。不是和常人一样做到维护自身,任由世事吹打在身上。会经常揣摩作者当时的“自残”程度有多大,这是我当时十分感兴趣的一点。
各种各样的人物在她的故事里出现,那个住在隔壁在领了结婚证后消失的邻居。还有一直照顾她的酒吧老板。也有一个生活十分平常有稳定工作的男友,但当时觉得这种在现实中平淡的人一点也不能与主角相配。十分有趣,没见过这些各色各样的人,但能从安妮的书里认识这人,知道他们的内心所想。我想,这些会是安妮在现实里认识的人呢。一直到现在都十分的羡慕,一个独立的写书人怎么会认识社会上这么多人。
到是后来,安妮改名为了庆山,一直也只写一些散文杂文,没再写出那些沉醉一时的故事了。但在书店看到出的新书也还是还买上带回家。不是不喜欢散文比不上故事,而是十分喜欢自己沉醉于那些故事的自己。散文里的字是她的生活,是她每天的感受。就好像日记一般,记录那些经历过的,有意义的、无意义的感受。会隔几篇文看到于自己共鸣的一些字。这时候我也不像以前那般看书,只看我想看的,我需要看的那些东西。有时候会把喜欢的字写到手机分享到朋友圈里面去。所以后来的庆山的书没有像安妮的书看的全。只取自己所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