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认为,小学生入学准备状态,包含5个重要发展领域:
身体和运动发展
情绪与社会性发展
学习品质
言语发展
认知发展与一般知识基础
这5个方面,在国际上基本达成共识。孩子在这5个方面发展得好,就是一个入学准备充足的孩子,以后在学校教育中会获益。
这篇文章重点介绍认知发展和一般知识基础,这次专门针对学习品质和习惯分析一下。综合老师、权威机构和孩子上学的一些经验,我总结了几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认真听课,不走神
一年级知识比较简单,在学前有拼音、算术知识积累的孩子,会如鱼得水。但是如果上课不认真听讲,那就是在吃老本。等到老本吃光,再学习就会吃力。
现在流行一种说法,“超前学习的危害会在三年级会爆发”,其实核心不是超前学习知识,而是没有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
直接告诉孩子认真听讲,不要走神,这句话就像没说一样,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这种品质。
当孩子问你问题的时候,要认真倾听,孩子说完后,积极回答孩子的问题。不懂的问题就跟孩子查书、上网搜、请教别人,直到找到正确结果为止。父母的行为会对孩子形成正向影响,让孩子明白认真倾听具体该怎么做。
还要让孩子养成专注的习惯,一节课40分钟,老师至少讲20分钟,孩子要能坚持20分钟不走神才可以。
训练专注力的方法很多,要做到平时不打扰孩子,让孩子坚持阅读,玩一些迷宫游戏、连线游戏、找不同游戏、扑克牌游戏等。
二、做好计划,不拖拉
小学生磨蹭是出了名的,都能做到全国统一。写作业、吃饭、睡觉、起床、上学等等,每个环节都存在磨蹭的行为。
“我复待明日,万事成蹉跎”,磨蹭就像一种病,需要治。上小学前要养成按计划行动的好习惯,不要拖拉磨蹭。
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感受1分钟有多长,知道15分钟能做多少事情,了解时间的重要性。
给孩子准备一个沙漏或者闹钟,在写作业时,限定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让孩子习惯紧迫感。
不催促孩子做事,尊重孩子的节奏,允许孩子慢慢来。当孩子心情平和,按计划做事之后,慢也是快。
三、自己整理,不依赖
上小学后,孩子的书本、工具比较多,需要自己整理,家长可不能跑进学校帮忙,所以要早一些放手,并锻炼孩子。
每天写完作业后,让孩子把第二天需要的书本、文具、工具等装进书包,确保没有遗漏。最初的时候,家长可以教孩子进行分类,让孩子自己动手,熟练了就可以完全放手。
每天晚上,把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找出来,放在床头,早上起床的时候,换下睡衣,穿上准备好的衣服。如果穿带鞋带的鞋子,也要学会系鞋带。万一在跑跳过程中松了鞋带,可以自己处理。
学会自己叠被子、收拾自己房间的卫生,也是很好的锻炼。有的孩子上一年级就住校了,这些能力必须要具备。
四、学会交往,不压抑
进入小学,学校、老师、同学都是全新的,而且一相处就是6年甚至更久。孩子需要和老师交流,需要和同学交朋友,这就要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
要想交到好朋友,就要爱分享,不管是物质还是心情都可以用来分享。还要多帮助别人,多替别人着想。李玫瑾教授说过,孩子有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有人帮助。
孩子要学会沟通,遇到事情不要胡乱猜测,也不要埋在心里,及时跟同学说、跟老师说、跟家长说,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误会。
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不明白的问题,要敢于去问老师、问同学,得到正确的答案,心里有一些特殊的想法,也要及时说出来。不压抑自己,才能使学校生活更轻松。
五、数学启蒙,不迷茫
这个阶段孩子数感最强,是大脑发育黄金期,数学启蒙正当时,从小养成数学思维习惯,终生受益。
数元教育,专注幼儿数学,包括两块内容:
①数元速算,以数形为媒介,开发右脑,表现形式为速算,简称数元速算。采取的方法是把数形植入右脑,进行组合拆分,使右脑得以开发;算理算法由左脑归纳整理;在左右脑之间搭架快速通道,运算方式在大脑两侧自由切换,随意选择,从而避免了死记硬背,使计算结果快速而准确。
②数元思维数学:能够培养数学脑,形成数学思维,提升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信心。
凡尖子生,都数学好,数元启蒙的意义和价值,就是在幼小衔接阶段,为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使其受益终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