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认为学校工作的三个主题是“教材、方法和行政或管理”,其中方法就是考虑如何根据学生的心智状况调整使用教材的方法以促进他们对教材的掌握,所以教材和方法应该是统一的,任何把二者割裂开的看法都是根本错误的。教材是经过思想的有效指导凝练成的有效思维,方法是“使教材达到其目的而进行的有指导的活动”。但教师所教授的并不是教材,而是教师所理解的教材,故而教材设计者与教师的理解势必会有所偏差,一个成熟的优秀教师必须拥有足够的解读教材的能力。教材具有社会性,由于社会活动愈加复杂,由过去的社会活动经验凝练成的教材也需要与时俱进地加以选择、表述和组织,以更好地传授给新一代。教师不能将自己的任务简单定义为使学生能够掌握和复述教材,而应该将教材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同时,对学生个体而言,社会生活中接触到的一切材料都可以成为个人教育的教材,学生在社会环境中所从事的观察和所获取的知识都能帮助其发展社会见识和社会兴趣。由此,杜威证成了“教育即生活”,教育来源于生活,必须与儿童的生活相融合。
在杜威看来,游戏并不是无目的或以消遣为目的,其目的在于进行更多的同类活动。当游戏活动变得更加复杂,就会让人更加注意所取得的特殊效果,因而产生更多的意义,使活动逐渐变成工作。所以游戏和工作都能从其本身获得动力,都是同样自由的。如果工作“始终渗透着游戏态度”,工作就成为一种艺术。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儿童在游戏中期待一定的结果并努力达成该结果时,“游戏就变成了工作”,儿童可以“做中学”、“玩中学”。
杜威认为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没有固定的终极目标。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教育的过程中,即促进儿童的生长和发展。因此,现代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不是单纯追求考试成绩或升学率。
杜威还指出教育的社会性目的是民主,为社会进步服务。这要求现代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的需求和变化,为社会培养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才。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念在具体实践中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