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有些事,虽然早已远去,但却依旧清晰。
近日,国庆档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热映,有幸欣赏了这部电影,整部电影既搞笑,又感人,通过一则则小故事缓缓的勾起那些埋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点滴记忆。五个片段,五个故事,五个不同的角度,讲述了一个个关于家乡的故事。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最后一课》了。
最后一课
故事讲述的是痴呆后的老教授(老范)带着脑海中残存的小学教学的记忆从海外归乡,到家乡后,曾经的学生们为了唤起他的记忆,帮助其治病,组织和重现了九零年代初期的最后一课,通过这贫困的一课,试图唤起老教师脑海中曾经的记忆,也帮助他圆一个心中梦。
范老师上课老范脑梗后痴呆,对时间的认知变得模糊混乱,一下子回到了多年前在望溪村担任小学教师的这个瞬间。痴呆后的老范,连自己的儿子都不认得了,却始终记得自己当年在望溪村教过的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孩子的样貌、衣鞋,哪一个学生有酒窝,哪一个学生穿红鞋;他记得每一个孩子的优点、不足,哪一个学生记性不好,哪一个学生数学不好;他记得每一个孩子的父母、家境,哪一个学生家境不好,哪一个学生缺乏家庭关爱。
简陋的教室
最后一节课是美术课,窗外瓢泼大雨,在漏着雨的教室内,同学们把姜小峰画的黑白画撕烂了,老范走了过来,拿起了那撕成两半的画拼了起来放在桌子上,安静地问姜小峰画的是什么?姜小峰指那皱巴和抽象的黑白画,给老范和同学们展示着心中美好的学校和教学楼,这里是教学楼,这里是操场,这里是红的,那里是绿的......。因为贫穷,姜小峰和同学们都买不起彩笔,老范为了让姜小峰把色彩加上去,冒大雨回宿舍去拿水彩,结果在返回教室的路上步子打滑,一把摔倒在水塘里,老范全身湿透,而红色绿色的颜料把小水塘染成了彩色,不远的教室处学生们目睹了这一切的发生,叫喊着,流着泪冲向了老范。
范老师摔跤
看着电影的点滴片段,看着老范的一举一动,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那些曾经教过我,帮助过我的老师也一个一个涌现在我的脑海。那些远去的记忆又重新在眼前清晰了起来,曾经的画面也一帧一帧浮现了出来。
初中的我,语文很不好,尤其是作文,每次都是历尽千辛,绞尽脑汁,收获的结果却总是惨目忍睹。但记得在初二那年,那时的语文老师主动找到了我,和我聊了很久,说要帮我补习作文。我的第一反应其实是抵触的,因为那时候各种课外补习盛行,很多老师都是借着补习的名义让学生交补习费,自己赚外快。但后来聊天中才知道她不收取补习费用,只是打算把班里几个作文比较差的同学集中到一起,给我们补习下,希望我们能迎头赶上。于是在那个学期的每个周六的晚上,她都会抽出自己休息的时间给我们单独免费补习和培训。教我们怎么写文章的开头,怎么设置疑问,怎么更好地留住文章的悬念?应该去看哪些素材书,文学作品......
而我们每次作文完成后,她都会非常仔细认真的点评,大到文章如何立意,段落应该怎么描述,小到错别字,标点符号的修改。每次点评完作文本上都是密密麻麻的红色标注。
记得有一次晚上,她的丈夫刚好有事带着她几岁小孩来了学校,她的女儿嬉闹着跑过来问她,“妈妈,妈妈,今天是周六,不是放假吗,你为什么还在加班?晚上公园的喷泉会开放,你不陪我一起去看公园的喷泉吗?”
她,沉默了片刻,缓缓地回答道“妈妈今天晚上有课要上,宝贝,等会儿和爸爸一起去,下次妈妈再陪你一起去,好吗?”
听到这番回答,讲台下的我,内心五味杂陈,夹杂着愧疚,悔恨,也夹杂着感动,幸福。何其有幸,碰见了如此无私的老师,如此关心,疼爱我们的老师,如此为学生考虑和奉献的老师。
电影的最后,范老师踉踉跄跄地循着记忆回到当年的学校时,偶遇到长大后的姜小峰,随着一声“范老师,我是小峰,您还记得我吗?” 随着脑海中记忆的闪现,范老师踟躇了片刻,居然一眼认了出来,而姜小峰的身后是一所崭新的,美轮美奂的学校,一排排灯火明亮的教室,姜小峰也已成为了著名的建筑师,当年那张皱巴、抽象的黑白画如今在眼前却如此的生动而形象。
电影外的我看到这一幕热泪盈眶。如今,十多年过去了,想必曾经的语文老师也早已忘记我这个笨学生吧,而我也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不懂事的小屁孩了,很多事情都慢慢模糊了,很多记忆也逐渐淡忘了,但是她却始终留在了我的记忆中,她当年的面容,讲课的表情,给我们补习的形象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此刻伴随着范老师的电影,她在我脑海中是如此的明朗而清晰。
而如今那个笨学生,虽然文笔依旧拙劣,但是现在却一直坚持在写作,也将会一直持续写下去。希望终有一天,他能够拿着自己满意的文章和作品放在您的面前,给您欣赏和点评。也期待那时候能从听到您说,“哦,那个曾经我补习过的学生,没有辜负我当年辛勤和奉献,也能写出不错的文章了。”
一腔热血洒讲台,无私热情献学生。正是老师们的“蜡烛精神”,才给黑暗中前行的我们带来了光明,照亮了成长之路。
感谢那些曾经在我生命中出现的老师,感谢每一位帮助,教育过我的老师,感恩那些燃烧自我,照亮他人的老师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