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读懂诗词于我而言是一大难事,以前所学习鉴赏诗词的技巧全是为了应对考试,未曾真正的静下心来仔细思量。正因如此,有幸拜读了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它不仅教会我如何去欣赏词,更是让我从多方面多角度来了解诗人,理解他的词所表达的韵味,欣赏词和属于他的故事。
《人间词话》中最著名的便是王国维先生提出的人生的三大境界,分别化用词来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立、守、得”,我们苦苦思考的人生,先生竟然如此通透的帮我们指了出来。仔细想了想,我应该是处于人生的第一个境界吧!遭遇人生的迷茫困顿,孤独踌躇不前。余后的两种境界,我需用一生来体会。
在《人间词话》中,让我反复看了很多遍的是先生对于李后主的评论,令我记忆深刻。以前买过一本书是关于南唐后主李煜的,里面介绍了李煜的生平以及他的词作。在我的认知里,李后主是一个无治国之才,但是在诗词方面建树颇丰的人,他深受花间词派的影响,情感真挚,风格鲜明,一个可以把词写的如此感人的李后主,激发了我对于他的深度了解。
李煜是一个渣男,这个观点已在我脑中存活了六年,虽然很喜欢他的词,但是也无法改观他在我心中的形象。在大周后病危之际,就和小周后在一起了,喜新厌旧,完全没有想过大周后此时深受疾病的折磨,还要承受丈夫和自己妹妹在一起的无可奈何。但是读了《菩萨蛮》之后,眼中很快浮现一个女子去约会时的场景,她的那种娇嗔的模样深入人心。为了怕弄出声响,提着鞋子去幽会,看着多令人心动,叫人怜爱。抛掉当时大周后病重的背景,我是可以从李后主的词中认识这个人——不为世俗的束缚,爱的很小心翼翼。两情相悦的爱情,我也不能说什么,只能在心里默默的为大周后难过。
不过我也是很心疼李煜,爱情一开始都是美好的,但是结局都令人嘘唏。
王国维评价李煜说:“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其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之长处。 ”李煜的词作中,情感真挚,文字朴实,几句话便道出真情实意,不矫揉造作,将他心中的情感全倾而发。俞平伯评论李煜《虞美人》中的上阙为“奇语劈空而下,以传诵久,视若恒言也。”,春花秋月是很平常的意象,很多诗人词人都用过,甚至在我们平常写作文的时候都会采用,可是李煜却将时间的永恒,世间万物的无常写了出来。他本是南唐的国君,如今国破山河仍在,他已沦为阶下囚,不在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国主了。物是人非的感受不仅他体会得到,世间的每一个人都深有体会。“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自己的忧愁化作春水,向东不停的流淌。只怕这愁我们是无法体会,早春的水,生生不息,源源不断。
《人间词话》中将李后主的绝命词和宋徽宗的绝命词放在一起比较,的确,赵佶的《燕山亭》不及《虞美人》带给我感受更沉重,二者的境界不同。宋徽宗的词让我读到了他的心酸苦楚,只仅仅让读者感叹他结局凄惨,但是李后主的词可以让世人感同身受,体会那般绝望。从未曾将李后主的词和其他词人的词放在一起比较,毕竟他们都很少有李煜这般的经历。李煜后期人生坎坷,这种悲惨的经历为他的创作增添了哀伤的气质,让他的性情在词中得到释放。王国维说李煜拥有一颗赤子之心,我也很赞同,他的词就是代表他的人生,从早期的宫廷生活到后期的阶下囚,他的词作将他的生活和情感很好的表达出来。他的词是情感流露,是借词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读《人间词话》,再次认识了李后主,认识他不平凡的人生。
说李煜的词变伶公之词为士大夫之词,其实不然。李煜将词变成了自己抒情达意的工具,和花间词派已有很大的改变,虽然题材不乏于宫廷生活,但是从李后主开始,词开始脱离歌词之词的阶段,诗人开始了用词来抒情言志。我想这是李煜对词做的一大贡献吧!
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人对李煜的认识局限于《相见欢》和《虞美人》,对他全方位的了解知之甚少。读了《人间词话》后,让我收获颇丰。从中了解了王国维对于词的评价,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写过诗话和词话,但是《人间词话》一直占据高位,在文学批评中口碑极高,我想这不无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