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承认,南方周末的同行们还是相当专业的,从特殊性案例的选取,到关键点的表述都准确的把握住了公众的心理,成功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再次调动了公众对司法的疑虑和指摘。此案例特殊性在于,施暴者是在被人长时间限制自由、暴力胁迫、语言和行动侮辱的情况下采取的极端行为,更能吸引公众关注点的是,儿子在其母受到恶人暴露生殖器的羞辱下被迫使用暴力。在孝道影响根深蒂固的中国,在讲究血性的当今社会,真是孰可忍孰不可忍?在提到母子报警后,警察的作为时文章说到,到达现场后调解几句就离开了。通过这一不经意似的表述,再次点燃公众的心火。公权力不作为导致血案发生的联想就这样产生了。普通人在生活中也许就会遇到这样那样遭恶势力欺辱、求助公权力而不得救助的体验。文章很好的涵盖了恶势力、高利贷、孝道、公权力不作为、被害人自我保护等等元素,成功的调动了公众的神经,点燃了公众的心火,搅动了舆论场,整个网络都是对杀辱母者的讨论,其中不乏言辞激烈者。
笔者在初读此文时也不免情绪激动,对当事司法机关的办案水平、职业道德产生怀疑。还好多年实践经验让我在将下结论时,告诉自己要全面掌握事实真相,不可偏听偏信。对于这次舆论事件,相关部门的反应是相当迅速的,次日凌晨即通过法制日报全文公布判决文书。通过此种方式还原事实真相,澄清公众疑虑,宣讲法律知识。通过判决文书,我们可以了解到事发当日的情况,其中点燃公众心火的一点,警察在到达现场简单调解之后,并没有离开,而是从事发的接待室出来,到外面继续了解情况,当事人在警察在场的情况下开始施暴。讨债人长时间的骚扰、羞辱、限制人身自由,而且警察在现场的情况下,依然态度嚣张,从而导致施暴者情绪失控进而采取极端行为。讨债人是为人追讨高利贷,施暴者母子俩是在已经偿还贷款大部,无力继续偿还的情况下被人侮辱。
公众被调动起来的几个元素包括:母子俩在一般人的印象里不自觉得就被归为弱势一方;作为一个懂孝道、有血性的男儿,在母亲受辱时岂能坐视不管;高利贷本身就是强势、欺压人之手段;帮人讨债者多是些霸道无礼之人、多采用一些暴力侮辱之手段。但是法律的归法律,法律有自己的一套维护社会秩序、保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方式和程序。就此案来说,司法机关要解决的是被告人施暴的问题。对于被害人之讨债者涉及的问题或者说罪名是需要另一个案件处理的问题了。在这一案件中,施暴者在警察在场的情况下采取了极端行动,显然有其不合理成分。当事人在受到不法侵害时,采取了超出必要程度的反制措施,这也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也许,我们很多人会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如意、甚至被欺辱之事。无论采取什么手段,法律和公权力依然是保护我们最好的办法。每一个人的生命财产健康都受到法律的保护,无论这个人犯了什么错、品行有多差。我们同情被告人的遭遇,惋惜他的未来。但是在法律面前,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的,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这次事件也告诉我们,凡事要冷静,做事有分寸,有理有据有节的处理生活中的难题,才能得到法律的支持和保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