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为一句:“呵呵”,一个微笑表情较真吗?
首先,我们来说说“呵呵”,“呵呵”意为笑的拟声词,网络用语,在否定对方的同时表达强烈的讽刺和不屑,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特别是聊天工具普及发展的情况下,“呵呵”这个词越来越多地运用在网络上用来反映自己的表情。“呵呵”——曾当选年度最伤人的聊天词汇,它作为网络和微信聊天中使用相当频繁的一个词,你一定没少用过。它从最初单纯的拟声词逐渐演化得“意味深长”。看到它,有人黯然神伤,有人憋出内伤,有人直接掀桌……难怪,2013年网友评出年度最伤人聊天词汇,没有之一,就是“呵呵”。。还有一种解释为一个呵字是敷衍,两个是冷汗,更多为无聊或刷屏,均为网络生产物。
其次再来说说表情,据统计:00后最爱的表情是捂脸,90后最爱的是笑哭,80后最爱的是龇牙笑,而父母往往是一个简单的大拇指,还有微笑的表情,对于父母那一辈儿关于表情的使用往往是很单纯的,微笑在他们眼中就是单纯表示友善的微笑。但微笑的表情对于浸淫网络多年的年轻人来说这种微笑是“嘲笑”、是“无语”、是“话题终结”、是一种“死亡”的讯号。
官方给这个表情的定义是微笑,用来表达愉悦或者开心。但实际使用过程中,很多时候已经失去了原本的色彩,变成了一个具有隐晦含义的表情。
微笑一、表示开心
1、常用群体:老一辈网民选手,多见父母、亲戚、长辈
2、使用场景:亲戚群聊天,父母跟子女的聊天等场景。
3、表达效果:老一辈网民选手对这个表情的认识还停在官方定义上,但对年轻网民来说,看到这个表情总觉得大祸临头了。
二、表示生气
1、常用群体:年轻一代网民选手之间
2、使用场景:被冒犯之后
3、表达效果:脸上笑嘻嘻,心里早已数了不知多少羊驼。
三、用来怼人
1、常用群体:敌对的年轻网民选手之间
2、使用场景:互相diss撕逼的时候。
3、表达效果:敌方歇斯底里,我方稳如泰山。用一个表情表示对对方的轻蔑。
四、强势嘲讽
1、常用群体:年轻网友选手的好友之间
2、使用场景:跟朋友聊天时表示无奈、不屑、吐槽等情绪
3、表达效果:“那你真的好棒棒啊”
其实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表情包更是成为了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日常交友来一套、职场交流来一套、家庭聊天来一套,种种字符、动漫及真人表情包已经成为网络社交的必备“神器”,在不同场合各显神通,承载并传递着人们难以用文字语言表达的情绪与感触。而青年网民作为网络社交的主力,正在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表情包话语体系。“微笑表情”的官方含义是温暖愉悦,在很多年轻人眼里成了“皮笑肉不笑”的阴阳怪气“,再见表情以简单的挥手表示回见,却被理解为心生厌恶、无法交流之意。
表情包的含义变得模棱两可,在不同社交场域中传递的意思截然相反。发出一个微笑表情,发送者自以为亲切可人,而屏幕那端的接收人不仅无法体会其用心,还在原义与反义两极之间徘徊揣测,轻者暗暗皱眉,重者勃然变色,误会丛生。在人心相隔的“斗图”之中,社交的初衷已然变味,成了“落伍者”与“玻璃心”的无奈对局。表情包原本是聊天的调剂品,是语言文字的辅助工具,但当它承载过多意义,被过度联想与曲解,反而增加了交流的误读,变为沟通的负累。
“呵呵”是不敢再打了,微笑表情也万万不敢再发了,“异化”的网络符号究竟怎样影响了网络社交?我们又该以何种态度对待表情包文化的发展壮大?
同表情包较真,不如与好友坦诚
网络群体日益庞大,网络社交的规则也日益复杂,现在表情包的使用也成了一门学问。有媒体针对网络表情包的使用情况做了一个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仅26.5%的受访者经常使用存在歧义的“呵呵”“嗯”“哦”等词语或微笑、再见等表情。使用上述词语或表情,在新的网络社交礼仪中显得不礼貌甚至冷漠。
有人把“锅”推到了表情的设计本身:这个黄色笑脸的嘴角虽然是上扬的,但它的双眼下翻而无神,嘲讽效果十足,本身就存在歧义。但从本质来看,表情包同语言一样,所代表的意义更多是由它的使用者来决定。而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因此,对于同一个表情的含义和使用,不同的人群或许会有迥异的定义。如果了解且承认这种群体差异的存在及无法避免,我们就知道,实在不必对小小一个微笑表情耿耿于怀。表情包就是一个方便线上交流的手段,使用者大可将他人的真正目的问个明白,无须本末倒置,将自己变成表情包的“俘虏”。
在网络社交大行其道的当下,我们不仅能与身边人交往,更能与远方的陌生人不断加深联系。但越来越复杂的网络用语及表情符号正在给线上交流造成不必要的隔阂。一句“呵呵”、一个微笑表情都有可能因其歧义而引发误会,让彼此疏离。三毛说:“体谅他人,是有学问的另一种解释。”表情符号可以成为聊天的调味剂,但不要以自己惯用的表达方式去苛求他人。交流始终应以真诚与包容为基础,多体谅他人的交流语境,多理解他人的真实内心。
尬聊不够,表情包来凑
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唯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现实生活中的词不达意能够仰赖面部表情与肢体语言的补充,生动丰富的网络表情包也能让扁平虚缈的线上交流变得真切立体。一个个或逗趣或搞怪的表情包,上演着当代网络群体复杂而曲折的“内心戏”。初识尴尬时,呲牙大笑的表情更能表达友好,拉近彼此的距离;表达喜爱时,嘟嘴亲亲的表情成了两人心照不宣的默契;心中不平时,愤怒红脸的表情则夸张而又贴切地表达着激动的心情。表情包模拟了现实交流的场景,增添了交流的温度,缓和了文字的生硬干涩,这是它受到热捧的重要原因。
其实无论是“呵呵”还是微笑表情都会因为使用者的不同理解有不同的表达形式,包括不同地域的人理解更是千差万别,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体谅别人也是放过自己,毕竟现在人们有70%以上的交流都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并且网络交流中又有70%的表达需要借助图片来完善,所以对待网络语言及表情单纯一点会过得相对舒服一些,为了一个词语一个表情“玻璃心”其实大可不必。好的一点是,随着输入法和社交App的不断更新,现在大多数输入法及App可以根据你打出的文字匹配相应的图片任你选择,这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不少曲解和误会。总之信息化时代会越来越发达,很多东西也会衍生出各种各样的形态,但无论如何人都该站在主导地位,而不是被这些衍生出来的东西牵着鼻子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