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 ,
很多旧时的称谓也随之摈弃,
同样有些中性词或者很平正的词也随社会的发展被加入各种偏见或它意,
很多时候我们都忘记了词最初的本意,
只记得他人赋予的各种带色彩的词意,
如三教九流,
旧时的三教九流是具有很多真意的,
而现在人们常说的三教九流那就是贬低人的话,
特指不务正业!
三教九流
最早时,汉儒曾将“夏尚武、殷尚敬、周尚文”称为三教,其意为三种社会教化的风气。
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道教兴起。
三国时,三教固定为儒、道、佛。
九流: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在“百家争鸣”背景下形成的九个学术流派。
九个学术流派分别是: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
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
以韩非子和商鞅为代表的法家
以苏秦和张仪为代表的纵横家
以皱衍为代表的阴阳家
以邓析为代表的名家
以吕不韦为代表的杂家
以许行为代表的农家
人们日常则习惯将宗教、学术中的各种流派统称为“三教九流”。
后续民间口头上又将从事各行各业的人群分为九流,根据高低贵贱又具体分为“上、中、下”三个流派等级。
随着社会经济、风俗的变化,“上、中、下”九流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演化出各种版本。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教九流逐渐贬义化,泛指那些在江湖上从事各种不是很体面的行当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