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
CPI大幅下降时意味着管理层有更多放松货币的空间,并且CPI大幅下降时也伴随着PPI的下行,央行有放松货币政策促经济的动力。当CPI大幅反弹时管理层更容易有收紧货币政策的冲动。
大盘见底往往伴随着CPI的下行,但很多时候并不是CPI的底部,而大盘上升初期CPI指数往往处于横盘期或小幅反弹期;例如2004年初CPI达到3.2%时收紧货币政策最终导致大盘反弹夭折,2007年CPI处于3.2%以上时引发了4000点的半夜鸡叫,2010年CPI达到3%时也同样引发了货币政策的收紧最终大盘暴跌;多次CPI达到3%以上引发了货币政策的收紧,不得不让人联想到管理层是否会再度收紧资金。
M1与M2
M1 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2 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1 与 M2 之差是准货币。货币总量以M1出现,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以M2出现,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
- 历史经验表明,M1和M2增速的变化牵动着股指的神经, M1增速持续向上,且与M2增速的剪刀差扩大,意味着资金活越,对股市有较强的支撑。M1是流通中的现金加上各单位在银行的活期存款;M2是指M1加上各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居民在银行的储蓄存款、证券客户保证金。M1最能表征市场的活动性,而活动性就是股市强有力的推动力,M1增速往往与股指同趋势。
- M1增速见底预示股市大涨
央行公布的2008年12月一组金融数据,让股票市场投资者眼前一亮。在连续下降7个月以后,M1增速小幅反弹至9.06%。这也就意味着当年11月成为了M1的阶段性底部,之后便开始了上升之路。从2009年2月份开始,M1增速由10.87%爬升至了8月份的27.72%,并且于9月份反超了M20.2个百分点。M1增速的见底也促成了股市的拐点,股市由熊市进进牛市。 上证综合指数在2008年10月28日达到了最低点1664.93点,之后伴随着M1增速的不断进步,股指也在震荡中不断攀升。固然途中经历了由3478点到2639点的回调,但是总体来看大盘指数在不断筑底的过程中,并且底部逐步抬高。
M1同比增幅与股市涨跌有比较明显的规律。自1995年末以来,货币供给量始终保持较高的增速。而M1从1995年末至今,有5次单月同比增幅降到了10%左右,分别是1996年1月的11.4%、1998年6月的8.7%、2002年1月的9.5%、2005年3月的9.9%和2009年1月的6.68%(如多个月低于10%,选最低的一次)。 巧合的是,在M1处于历史低位时,股市无一例外出现了大涨行情。其中有两次是牛市的开始,一次是自往年1664点以来的上涨行情,另一次是2002年1月大熊市中的一次反弹,幅度为26%。 - M1增速阶段高点可能是“拐点”
M1同比增幅见底,往往是一轮行情的开始;而其增速出现高点,也可能是行情向下的一个拐点信号。
黄祖斌研究,从1995年末至2008年末,M1有4次同比增幅超过20%,出现阶段性高点。这4次分别是1997年1月的22.2%、2000年6月的23.7%、2003年6月的20.24%、2007年8月的22.8%。其中,第一、四次,大盘向下的拐点分别在M1创出高点的4个月、2个月之后出现。 值得留意的是,M1的增速自从2009年6月份超过20%,达到24.79%后,截至目前已经连续5个月增幅在维持在25%之上。7月份,M1的同比增速达到26.37%,8月为27.72%,9月为29.51%,10月超过30%,达到32.03%。11月甚至达到34.63%的历史峰值。 - 历史数据:M1、M2增速差与股指正相关
历史经验显示,M1、M2增速差与上证指数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一般情况下,当M1增速上穿M2增速之时,即两者出现“金叉”,股市将延续趋势性的上涨行情,在两者增速之差达到最高点时,上证指数也达到阶段性的高点。反之,当M1增速下穿M2增速之时,出现“死叉”,行情往往会继续下跌趋势,直到在两者增速之差达到最低点前后,上证指数也开始触底反弹。 - M1增速大于M2意味着什么
按照证券策略研究员的观点,有三种情况会带来M1增速大于M2增速的结果。一是信贷投放的扩张:新增企业贷款的增加,企业活期存款回升的速度要快于定期存款;二是宏观经济的改善:居民消费意愿增强,导致居民储蓄存款向企业存款转化,也就是储蓄大搬家;三是企业利润的回升:企业经营活动改善,活期存款回升的速度大于定期存款,也就是存款活期化。
由此可以看出,M1、M2增速差的变化主要是由于货币供给、宏观经济、企业利润的变化导致货币在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定期存款和企业活期存款之间相互转化的结果。 - 社科院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在接受《逐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当M1增速比M2增速低,且两者差距超过5个百分点时,股市就会见底,一轮牛市将会拉开序幕。
1994年和1995年,M1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使M1和M2的差距开始拉大。这两年间M2比M1分别快7.7个百分点和12.8个百分点。尹中立以为这为1996年之后的大牛市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同样在1999年的5·19行情之前,M1和M2也出现了这样的背离走势,最大差距达到6个百分点。
人保资产保险与投资研究所黄祖斌以为,M1与M2同比增幅之差与股市基本同向变动。在熊市不断探底的过程中,假如M1-M2增速(为负数)不断扩大的话,就给了投资者一个大胆参与的提示。同理,假如股指处于高位,而M1-M2增速(为正数)不断缩小,恰好发出了鸡肋行情和向下拐点信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