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1900字,建议阅读5分钟
因为是愚人节~小编在早上就因为相信了室友的话,闹了个笑话,我还是图样图森破~在现在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西方节日在中国流行起来,尤其是在年轻人中,在玩笑中嬉闹。但是玩笑一定要有个度,当玩笑过大的时候可能会引起当事人的反感,严重的甚至会引起人们的恐慌,或改变形势衍生成为(网络)谣言。
在生活中,当孩子问到父母自己是怎么来的时,相信许多人都听过“你是捡来的”“充话费送的”……可能父母并不觉得这样的话会对孩子有多大影响,但是对孩子来说却并非如此。58岁的刘先生总怀疑自己并非亲生的,因为他十一二岁的时候,父亲曾说自己不是亲生的,儿子为了用事实说服他,带着父亲和爷爷去做亲子鉴定。权威科学的定论总算是彻底消除了困绕刘先生心头几十年的疑虑。
父母总是在不经意间对孩子说谎,也许是为了让孩子听话,也许是逗孩子一笑。但是家长们不要轻视这些谎言,因为这些谎言很可能带来不良的影响。
父母对孩子说谎的坏处一、给孩子一个坏榜样
小孩子常会向父母提各种要求或做出父母不赞同的行为,被繁忙的工作和生活琐事牵绊的父母,常常没有足够的耐心去了解孩子的要求和行为背后的原因,便采用一个立竿见影的办法-----骗,来安抚孩子或制止他的行为。比如常见父母骗孩子的情况包括,父母担心孩子吃太多的糖损坏牙齿,便告诉孩子这个糖是有毒的,孩子害怕就不吃了。为了让孩子顺利吃药,就骗孩子如果不吃药就不要他了,所以强忍着痛苦吃药……这样的方法常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可是,父母并没有注意到孩子经常被骗,对于他们心灵成长与发展所产生的不良后果。
如果骗成了父母惯用的伎俩,那么经常被骗的孩子,慢慢在内心便会潜藏着父母的不满、愤怒,更有甚者,会激发出一种无力感。久而久之孩子有可能习得父母的这种欺骗,从而以这种欺骗的方式对待父母以及周围的人。
父母对孩子说谎的坏处二、有可能阻隔亲子间的沟通渠道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烦恼,有些事情就需要和父母交流。如果父母是生活中非常信任的人,孩子就会对父母完全敞开,父母的建议和帮助能很容易起到作用。如果父母有欺骗孩子的前科或者有深深地阴影,那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支持和理解时,就不会把父母当成最信任的人去交流,父母有一些正确的意见也不会听取。
三类谎言家长不能说:
1知识型的谎言不能说
孩子一问“我从哪里来?”,父母常会感到尴尬,用“捡来的”、“抱来的”等谎言应付。这类回答会让孩子有较多猜测,产生不安全感。
正确做法:根据孩子的年龄适当普及基本生理常识。
2吓唬型的谎言不能说
孩子哭个不停,家长常会说“再哭就让警察叔叔把你带走”,孩子剩饭、不睡觉,也常用警察叔叔、大灰狼来吓唬。这不仅会让孩子对周围事物的认知产生偏差,也会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孩子剩饭,也许是饭盛多了,下次少盛些,同时告诉他节约的重要性。
正确做法:对孩子多一些引导,往往比简单的命令更有效。
3情感型的谎言不能说
“再哭妈妈不爱你了”,“再闹就把你送人”……这种谎言会加剧不良情绪积累。孩子哭闹本是为了寻求关注和爱,父母却威胁不要他,只会让孩子哭闹得更厉害,甚至在成长过程中,因始终担心自己不被爱而缺少归属感。
正确做法:家长要温柔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安静的陪伴,等孩子想明白了再教育。
有时候爸爸妈妈要出门去,怕孩子跟着比较麻烦,便说:“好孩子,我去买巧克力给你吃。”孩子好容易盼到爸爸妈妈回家,他们却什么也没买。
有时候妈妈带着孩子上街,小孩看到自己心爱的东西,要妈妈买,可妈妈若有其事地说:“啊呀,妈妈没带钱!”可是,在另一家商店,你却买了衣服和鞋子。……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甚至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哄小孩主要就是“哄”,自古以来人们就是这么说的,也足这么做的。实际上,这种做法危害极大。古时候有个“曾子杀猪”的故事: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儿子哭着要同去。妈妈哄孩子说:“你回家吧!我从集市上回来,给你杀猪。”妻子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去杀猪,妻子制止他说:“我是和孩子说着玩的,你怎么当真?”曾子说:“不能随便和小孩说着玩的,他年幼.无知,是照着父母的言行来学的。现在你欺骗他.不就等于教孩子欺骗吗?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将来就会不相信母亲,这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曾子说完话,就把猪杀了煮着吃。
事实的确如此,当父母多次没有实现自己的承诺时,孩子对父母的信任程度就会大打折扣,这样下去,亲子间的关系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无论如何,希望爸爸妈妈们不要对孩子说谎,有时候只要父母给孩子讲明道理,孩子还是能够接受的,最重要的是给孩子的承诺一定要做到,否则不但会影响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也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