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苏联人在二战中为了保家卫国,牺牲了2660万军民,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然而,如果当时没有朱可夫元帅,这个数字会更大。
如果当时没有朱可夫元帅,俄罗斯或许被德国占领,这绝不是不是危言耸听。
他以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为俄罗斯的历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朱可夫的官途按世俗的眼光来看,是“一路畅通”,从普通士兵一路晋升至元帅。但实际上,他身上四点优良品质成就了朱可夫的传奇人生。
对底层劳动人民有深深地同情
朱可夫对底层劳动人民有深深地同情。他出生在一个极为贫困的家庭,吃不饱肚子是家常便饭的事情。他家的房子曾经因为恶劣天气而坍塌,在全村的帮助下,全家才得以搬进一处简陋的房子。他从小看到村里人生活的艰难。
12岁时,他到莫斯科的舅舅的皮毛作坊里打工当学徒,他看到了工人们受老板压榨,一天至少12个小时的工作,却得到区区的工钱。年纪很小的他就已经认识到,徒工们被套着沉重的枷锁在劳动生活。
他回家探亲时,正好赶上村里的火灾,他参与了救火。大火过后,村子里很多人都失去了房屋。朱可夫看到在废墟里试图扒出点生活用品的同村人,他为此心痛不已。
出身于劳动人民,了解他们生活的困苦。朱可夫曾说:“人民是我们的母亲。作为军人,最大的痛苦与失职就是不能保护好人民,使他们受到战争的苦难。”
对国家的使命感和爱国之心
在国家面临内忧或外患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不顾自己的安危为祖国而挺身而出。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沙皇将俄国卷入战争,整个国家处于危险之中。当时在莫斯科,有很多阔少爷对此不管不顾,依然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乘着华丽的马车到处逛,每天都喝得烂醉如泥。
而朱可夫却看到了处在危险之中的国家,19岁的他暗自下定决心:“如果祖国向我发出招呼,我将忠诚地为她而战。”这就是一种极其宝贵的使命感,或者说是爱国心。
他说,爱国心是指你身为这个国家的国民,对于这个国家,应当比其他一切的国家感情更深厚。
持续地学习
朱可夫实际上只接受了三年教会小学的正规教育,之后就是在家务农。12岁,他在莫斯科一边做皮匠学徒,一边自学,最后从夜校中学毕业。朱可夫的功课,都是他在夜间爬到高板床上,借着厕所的灯光做得,厕所里通宵亮着一只小电灯。
他还想方设法地省钱买书。老板让他出去送货,同时还会给他几个铜板坐车。可是朱可夫都是快走着去,他把省下来的钱都用来买书了。
19岁入伍后,他又自学军事理论。他慢慢在军队中崭露头角,获得了并顺利通过了参加军事院校培训的资格考试。白天训练没有时间,他每天在晚上花三四个小时提高军事素养。至于睡觉和休息,朱可夫说:“那没有关系,可以在获得知识后再休息。”
用现在的话来说,朱可夫绝对是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杰出的军事管理和指挥才能
二战中,朱可夫被称为“救火员”,随时服从命令,被调往最紧急的战区,而且在每一次大的战役中都所向披靡,比如对日的哈勒哈河战役、对德列宁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库尔斯克战役、柏林战役,这些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的成功,都和他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分不开。
在军队管理方面,不管朱可夫空降到哪个部队,他都能建立起井井有条的秩序。他并不靠权力去震慑士兵,而是使用各种具有说服力的办法提醒部下遵守各项规定。他所在的部队在演习或是接受检阅,往往都是名列前茅。
他从不大嚷大叫去训斥士兵,没有人看见他发过脾气或是暴跳如雷。官兵不惧怕他,却能深深感受到他的力量。而且士兵们都很信赖他,依赖他。
在指挥方面,各大战役都显示出了他的才能,比如战胜德国具有决定意义的库尔斯克战役。他总能准确地预判出德军的军力、布局。
俄罗斯人民不会忘记朱可夫元帅为这个国家所做的贡献。在莫斯科红场上矗立这他的雕像。朱可夫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地眺望着远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