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不叫人?
这句质问,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困扰我的噩梦。那个时候,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甚至是上中学了吧。
在“叫人”这个问题上,我是没能让爸妈满意的“熊孩子”。
事情最初是如何发生的,我已经不记得了。留在记忆的,是那个反复闪回的场景:
低着头,我推开家门。家里的空气瞬间凝固了,所有的目光投射到我身上。我回避着这份目光接触,仿佛我不看他们,他们也看不到我。尽管如此,我还是能感受到爸爸面部的下沉。
「快点叫人啊」妈妈焦急地大声催促。
我抿了抿嘴唇,面色僵硬,头更低了。
一阵难捱的沉默。
「不孝顺,白养你这么大」爸爸冷冷地吐出这几个字。
眼泪顿时涌出来,在眼眶打转,是愤怒,也是委屈。深吸一口气,我咽下一切,快步走进房间。
「越大越不懂事」客厅里刀子般一下下的评价还在继续。
很奇怪,在青春期的记忆里,其他时候,和父母的交流还算顺畅,自己也算“别人家的孩子”。并不内向的我,为什么,却卡顿在进门的那声“爸妈”?或许,这对一般人来说,都难以理解。
「小时候叫人多有礼貌,现在还不如小时候懂事了」。
不,不是这样的……我难堪而又无力地在心里说。
「成绩再好,品质不好,也没有用」。
仿佛一记很重的锤子,我的心痛到无法发声。
“心里没有父母”“不讲礼貌”“不懂事”一张张标签嗖嗖地飞来,原因就是,我不叫人。
我的心一次次被撕碎,鲜血淋漓,然后结上厚厚的疤。推开门的那一刻,我越来越倔强地一言不发,仿佛这样,可以拒绝这个标签,连同背后一系列的评价标准。或者,累积了那么多,也无所谓更多一次了吧。反正,在下一次开口之前,我已经被评价了。
是不是我太用力了?就这么大大方方、亲亲热热叫一声爸妈,如此自然而天经地义的事,我为啥会这么不情愿、这么地困扰?我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
——故事的缘起,就是关于叛逆呗。
也许吧。为啥推门就一定要叫人,为啥孝顺一定要以叫人的方式体现?推门伴随的叫人,应该是微笑而响亮的,得到的回应,大概是没有温度的一声「嗯」。你们说,叫人很重要,可是从反应看,对你们其实不重要,那么,为什么叫人很重要?
有什么重不重要?这就是传统礼节,为人之根本!你叫人,父母有什么反应都不是你该在意的,就算父母打你骂你,没有理由,你也该受着!
在那个叫做“叫人”的仪式面前,就像升腾起一个怪兽,让平时民主的父母换了一个人,收起了倾听和互动,端坐在朝堂之上,满腹威仪,等待着你的朝拜和臣服。
「不要」。我挺了挺腰杆。
也许,我心底害怕的,不只是“叫人”这件事情,更是“叫人”这个字眼,仿佛自带面无感情的居高临下,和冰冷距离的规矩纲常。至少,是一份控制。
不叫人就是不孝顺,品质不好,好像一把利刃,来自我最在意的人。我们之前的爱和信任,需要这种方式的考验?
总以为,在我们家,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是心底流淌着的感情,是无需言语确认的默契,这是我心底最深处的“信”。就像即使再难过,我还是不愿质疑他们对我深厚的爱。
是的,我不顺,但,能不能孝而不顺?
……
我不记得后来这段经历是怎么度过去的。不可否认,作为上一代的人,我父母总体已经算挺开明了,我也得以保留自由之精神。唯独关于这件事,这些沉睡多年的细节,静静地躺在记忆的深处。哪怕在多年之后,它们会在某个类似的场景,以某种破坏性的方式跳出来,凉凉地说,你要叫人,快点叫人。我开始紧张,好像看到了那个小小的自己,我犹豫着,含糊叫了一声 。「你叫人了没?」我被点燃,我叫了!!
……
再后来,我开始慢慢有力量想明白一些事情。
多少次,我在门前徘徊,深吸一口气,我害怕面对,甚至幻想隐身,把进门这段过程切掉。而那声绷紧的“嗯”,何尝不是父母假装不在意的在意。
关注,即是强化。焦虑,让我们彼此的动作都变了形。因为,我对你对我的爱,很在意。
「你为什么不叫人」
如果可以回到过去,我想抱抱那个僵硬的傻孩子,蹲下来对她说,我能看见你的感受,它是真实存在的,它没有错。爸妈希望我们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和尊重,他们也没有错。让我们理解彼此的笨拙。让我们把「叫人」改成「打招呼」吧。记住这份感受,以后更加理解你的孩子,记得对他说「一天没见,爸爸妈妈很想你,听到你推门打招呼,我们很开心。我们回家第一件事都要互相打招呼哦,记住了,这是我们的约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