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流时代,信息那么多,怎样做读书笔记?
要自己做笔记,自己做笔记才能印象深刻,如果只是听,或者手机拍照,这些信息很容易遗忘,是假学习。 首先我要说养成记录的习惯非常好,比没有记录的习惯,好太多了。 但——只是记录信息,没有什么用,除非你养成了整理信息的习惯。
如果真要记录,我的建议是先搭建你要记录的框架。 比如你要记录名人名言,你就写清楚,你要记录怎样的名人名言,是否分一下类,关于阅读的名言,关于写作的名言,关于沟通的名言,一样一样分类,你在记录的同时,就得做好这个分类归档的工作。 有了分类才有结构化,下次你去找资料,就好像进了一个有地图的地铁站,你知道去哪一站都怎样走。
所以这是我的第一个建议,我不反对记录,但我认为没有做结构化整理的信息记录,其实是一种自我安慰,并没有什么用,因为后续查找并不方便。 那如果你问我做结构化记录需要还是不需要,那我的建议是起码80%的资料,根本不用记录。
我更提倡“阅后即焚”阅读法。
也就是说很多信息看完就看完了,马上忘记,马上关掉文章,不用记录也不用归档,即便当时觉得很有用,也不用花费时间去存档,直接把文章关掉就好。
如果真想把这些内容消化掉,我的建议一般就是当时就做分享,比如把这些话题丢微信群和大家讨论,直接写一篇感悟文章,甚至马上合并到自己的PPT课件里面去,这些信息起码马上被利用了一次。存档100次不如先用上1次。
使用信息是最好的大脑存档方式。
提倡“阅后即焚”阅读法第一个理由:
花费大量时间记录以后也不会再看的内容,还不如节约时间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我觉得大家以后要有一个“阅读时效期”的概念,如果想收藏记录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内容,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这篇文章是否放3个月,自己还觉得可以再看一遍?如果你的答案是过三个月还能再看一遍,那么这本书,这篇文章才有收藏的价值。
你应该把这些时间用在经典图书和经典文章上。在绝大部分领域,真正值得看的书或文章不超过200篇。把这200本书或文章找出来学习。学完你会发现,你今后看到的绝大部分文章,都是把这200本书或文章里面的观点反反复复变着花样讲来讲去。
你如果相信这句话,你就不会没事发现一些好资料就想记录,保存,把自己累得要死,把收藏夹囤积到满得要死,这样的朋友,称呼为松鼠型学习者,太喜欢囤积,而忽略了能否有效吸收。
提倡“阅后即焚”阅读法第二个理由:
我们应该先花费一些时间去阅读和积累真正优质的文章,这样我们就不会觉得在网上随时能遇到干货了。
今天的网络上大量的文章都是拼凑各种资料改写出来的。所以当你看到一篇让你觉得很不错的文章,不管这篇文章是观点还是素材让你觉得很不错,一般说明一个问题: 你的文章看得还不够多,所以才觉得这些观点和素材新鲜而已。
如果我们读的书太少,对信息的鉴别力就不够,即便文章质量一般,可能你也以为是干货,忍不住收藏。 大家更要理解的是,在信息流时代,我们越是联机阅读,各个系统越是会记住你的阅读偏好,推送更多你爱看的同类文章,你会发现你又会看到差不多观点,被系统推荐的文章。
提倡“阅后即焚”阅读法第三个理由:
信息流时代的智能推荐会造成重复推荐,大家没有必要担心以后找不到同类文章。
另外进入云时代,所有的信息其实都存储在云端,如果我们觉得一篇文章中材料特别好,应该暗示自己可以记住关键词,只要记住关键词,随时还能找出来的。如果你会搜,你根本不担心自己找不到你要的资料。
提倡“阅后即焚”阅读法第四个理由:
与其担心以后找不到这篇文章,还不如提升自己的搜索能力。
在信息流时代,阅后即焚阅读模式是更适合信息流阅读模式的能力,
总结关键点:
1、花费大量时间记录以后也不会再看的内容,还不如节约时间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2、我们应该先花费一些时间去阅读和积累真正优质的文章,这样我们就不会觉得在网上随时能遇到干货了。
3、信息流时代的智能推荐会造成重复推荐,大家没有必要担心以后找不到同类文章。
4、与其担心以后找不到这篇文章,还不如提升自己的搜索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