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际携带装备及数量
人数:20人(10男10女)
帐篷:20周年*6顶
地席:6块
雨布:3块(雪地扎营,无需携带)
防潮垫:应带18个,实带17个(1新队员忘记装包)
睡袋:20个
登山包:20个
防雨罩:20个(登山包用)+6个(接雪用)
锅:6套
炉头:4个(1个在山上失效)
Jetboil:2套
火柴:1盒备用
GAS:6罐半满,6罐全新
对讲机:老对讲机2个,备用电池1块;新对讲机2个,备用电池4块
胶带:1卷
玻璃绳:若干
二、工作时间表
2月14日 营地装备人员确定
2月16日 营地装备计划征求意见
2月16日 营地装备线上讨论分工,在线学习装备相关知识,主要材料为装备部给出的《野外装备须知Version 2.0》,每人重点学习自己负责装备的相关知识,包括装备长什么样子,有哪些种类,如何检查等。
2月16日 对讲机提前清点数量、充电
2月19日 岩壁检查整理装备(此次要求小装备把自己负责的装备亲自检查一遍,耗时较久,八点半开始,十点刚刚好整完)
2月22日 岩壁回收装备
说明:
1. 由于个人身体原因,出发前临时决定不参加此次冬训,故出发后营地总装备一职交接给李耀琪。
2. 原计划安排两名营地装备,后将没有职务(或任务较轻,或19日上午有时间)的新队员都收编营地装备组,组员有李松、王铖、丁琳、龙天云。
3. 每个小装备分管不同项目,负责出行前装备检查清点,回校后装备整理入库,分工如下:
李松、龙天云:帐篷、防潮垫、地席、雨布、睡袋
王铖:锅、炉头、GAS、打火机
丁琳:登山包、防雨罩、被服外借
张欣云:对讲机、电池、充电器
4. 归还装备时,除龙天云外,小装备均有课无法久留,装备清点入库均由李耀琪负责。
三、反思
对装备不熟悉——带错GAS
社里GAS分两类:高山罐和普通罐(或称平原罐)。高山罐上有中字标明“高寒专用液化气”,普通罐没有。高山罐内填充气体为丙烷(propane,沸点-42.1℃)和异丁烷(isobutane,沸点-10.2℃)或丁烷(butane,沸点-0.5℃),汽化温度低,低温下不影响供气,社里一罐全新110g高山罐GAS(橙色Fire Maple牌)大约能燃烧36分钟左右。普通罐内填充气体为丁烷(butane,沸点-0.5℃),低温时气罐内气体汽化不充分或无法汽化。高山罐的价格较普通罐高一倍。
低温情况下只带了普通罐怎么办?
方案一:将其放在睡袋中捂热;
方案二:在气罐上浇热水,或将其放置在热水中;
方案三:(可能不靠谱)有网友提出可以借暖宝宝来提升性能:“暖宝宝的最高温度是68℃,平均温度51℃,若将暖宝宝和气罐中间隔头巾或其他布料,再加上气罐气化吸收热量,传递到气罐内燃料的温度大约和人体温度差不多。”是否能用暖宝宝来提升GAS性能,我实在是搞不明白了,在此抛砖引玉,大家可以讨论一下是否有效,是否安全。
装备检查不细致——带去一个坏的炉头;一个登山包腰环扣不上。
关于装备检查不足,需要各打五十大板。
首先是装备失职,在此我作为总装备要负全责。行前强调让小装备亲自检查,确保经手的装备可以直接使用,原意是锻炼小装备,然而还是出了纰漏,这反映出总装备对小装备监督不力,新队员主动学习和发问能力薄弱,对如何检查、为何检查理解不深刻,或者根本没想过这个问题。我们之所以要认认真真履行自己的职务,因为谁都不想坑队友。而这次给队友准备了一个坏的炉头,是装备大大的失职。我们因为自己的“无意识”“不仔细”“得过且过”坑了一把队友,滥用了队友对我们的信任。在此深刻检讨。
其次,每位队员在装包时需要确保自己拿到的装备是可以使用的。就算别人打包票说已经检查了一百遍,自己还是要再确认一遍。毕竟如果到山上东西不好用,吃亏的是自己。在此提醒第二批冬训、将来要出野外的各位,千万千万不要犯懒。在社里有组织有约束,大家良心都很好,如果到了社外自己还糊里糊涂人家给啥用啥,可能真要被坑了。
关于带人
虽然此次营地小装备人数较多,但大家的工作完成度、工作后的收获和进步,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作为总装备,我难辞其咎。如果还有下次机会,我会更加耐心、细心,在和小装备沟通时,要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他们缺什么,要在充分信任的前提下合理地怀疑和质疑,以期更好地保护小装备,给他们更好的体验和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