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预算低,导演怎么拍大片?

预算低,导演怎么拍大片?

作者: 新片场学院 | 来源:发表于2019-10-10 14:44 被阅读0次

    每个电影人都有一个梦想:充足的经费!怎么拍怎么完美的现场!票房大卖,全球奖项赢个大满贯!

    梦想是完美的,但现实的心酸是每个电影人的心声,永远有限的经费,计划赶不上变化的“限X令”,艺术与商业片似乎天生存在的矛盾……一切的现实似乎诉说着只有大投资才会出大片,只有大导演才能拿到大投资,新人导演难道就没有出路吗

    当然不是,预算低,一样可以拍大片!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好莱坞昔日的“小导演”们是如何“以小博大”的。

    温子仁:把小成本风格做到极致

    说到小成本拍大片,就不得不提到勤俭持家的温子仁,他最擅长的就是以低成本获得高票房!看看这些他执导电影的成本与票房对比,不佩服不行:

    2004年《电锯惊魂》成本120万美金,全球票房1.03亿美金。

    2010年《潜伏》成本150万美金,全球票房0.97亿美金。

    2013年《潜伏2》成本500万美金,全球票房1.61亿美金。

    2013年《招魂》成本2000万美金,全球票房3.19亿美金。

    2015年《速度与激情7》成本2.5亿美金,全球票房15.1亿美金。

    2016年《招魂2》成本4000万美金,全球票房3.20亿美金。

    2018年《海王》成本1.6亿美元,全球票房预估8亿美元。

    DC票房新王《海王》赢得口碑票房双赢之后,深刻意识到自身软肋的华纳DC,在推进《海王2》的项目时,甚至喊出了“全力保温!温不当导演,就不给绿灯”的口号。

    《海王》中对于水底世界的呈现,成功展现了亚特兰蒂斯如何光怪陆离,也成功显示出温子仁利用场面和调度来激发观众的心理感受的强大操控力。

    密集的鱼群和忽快忽慢的速度,巨大的海底巨兽和见首不见尾的三叉戟守护者卡拉森……

    这些在恐怖片中常用地制造悬念和视觉冲击的小技巧被温子仁不露痕迹地搬用到了《海王》当中,营造出一个充满危险、步步设伏的海底世界。

    去年大热的日本电影《摄影机不要停》虽然夸张,但是不无真实地反映了独立电影人们“艰辛”的创作过程。

    对于常年靠着微薄的投资拍摄电影的独立电影人来说,每一个场景、每一个镜头,每一个道具,都要精打细算,在最简陋的条件下打造出最好的效果。

    对大部分尚未成为大导演的人来说,温子仁的成功是最值得学习与模仿的,凭借强大的创意与个人风格特色,温子仁踏上上升的阶梯,从120万成本的《电锯惊魂》到1.6亿成本的《海王》,创意与风格是每个新人导演前进路上的“金钥匙”。

    罗德里格兹:把省钱做到极致

    说道“以小博大”,不得不提到罗伯特·罗德里格兹。这几年他风头正盛,两部《罪恶之城》,还有刚上映的《阿丽塔》,都是大片,都很成功。他担任制片人的《丑娃娃》也将在国庆档正面迎战《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中国机长》“三大献礼片”,实力与底气不言而喻。

    罗德里格兹为人所知的另一个身份则是昆汀的好基友。昆汀曾在采访中自言自语道,“ 只有理查德·林克莱特(Richard Linklater)和罗伯特·罗德里格兹(Robert Rodriguez)的作品还算得上电影公司的水准”。

    罗德里格兹他的出生和成长都是在得克萨斯州,也拥有着一部分墨西哥血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牛仔”。读大学时期就已经有了一定水准的自编自导能力,早期以拍摄纯血的西部片为主。在和昆汀一起厮混后,两人共同扛起了美国独立电影革命的大旗。

    要说导演和编剧,自然是昆汀更胜一筹。罗德里格兹则强在全面,除去制片、导演、编剧这老三项,作曲、摄像和视觉效果等也都是他的特长。

    当罗德里格兹光影交织的视觉效果,遇上昆汀黑色暴力的编剧,简直就是天作之合。备受追捧的《罪恶之城》,便是两人合作的巅峰之一。

    而罗德里格兹的起点其实比任何电影人都更加艰难,也可以说,他最初拍电影,比任何导演都更擅长“省钱”。

    他拍低成本电影,不是筹到多少钱就拮据地花多少钱,而是把低成本做到了极致,做到了行为艺术的境界。别人向低成本要高收益,他则不断试探低成本的底线。

    1992年的《杀手悲歌》是让他成名的电影,讲述一个杀手越狱之后去找仇家报仇的故事。而当年罗德里格兹拍这部片子,是拿着去给医院当人体实验小白鼠的7000美元作为预算,最终全球票房超过200万美元。

    7000美金少到什么程度?曾有人做过比较,当初哥伦比亚公司发了这个电影的英文配音版本,仅仅配个音,花的钱都比拍这部电影要贵。这已经不仅是节省,这是在试探拍电影最低成本的极限。

    拍电影最大的花费是什么?人工费用。编剧、导演、摄像、制片人、特效师,都需要花钱,而罗德里格兹为了省钱,一个人全包。演员除了极少的几个专业演员,剩下的都是“无辜”的路人。路上拦住一个人,求他帮个忙,友情出演一下。需要他们说台词的时候,导演就告诉他们说什么。

    第二项大花费是各种电影设备。设备的租赁费用也能省吗?其实也可以。没有专业的照明设备,他就用200瓦的灯泡做成了聚光灯;没有轨道、斯坦尼康、摇臂,如何保持镜头的平稳?罗德里格兹就坐在一个从医院找来的破烂轮椅上,由别人推着拍摄。

    这些省钱操作还属于“正常电影人”被逼到极限的操作,然而接下来的设定就真的是惊世骇俗了。

    1992年普遍用的是胶片摄影,而不是数字摄影机。只要有拍错的段落,就得重拍,胶片就浪费了。这是很大的一笔花费。胶片花费是没办法省的,低成本也不能以艺术质量为代价。

    而罗德里格兹的选择是:拍错了,那就改剧本,让它对了就行了。所以这部片子最后出来的剪辑风格非常快,为什么?因为很多都是拍错了的片段剪出来的。镜头不得不短,节奏不得不快。

    这部花7000美元拍的电影,用50万美元的价格卖出去,换来200万美元的票房。是好莱坞至今仍然津津乐道的一个低成本电影的奇迹。

    所以说,牛X的导演,不是花的了多少钱。而是花小钱,办大事。国人说得好,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想拍出好片子,总是会有办法的。

    大卫·F·桑德伯格:把颠覆做到极致

    以小博大的电影中,《雷霆沙赞!》的导演大卫·F·桑德伯格也是一个典型。《雷霆沙赞!》算得上是超级英雄界的泥石流,不过,“反常规”的不仅仅是这个角色本身,还包括影片的导演大卫·桑德伯格。

    大卫·桑德伯格此前的影片都是实打实的小成本恐怖片,比如2016年的《关灯后》和2017年的《安娜贝尔2》。

    从几百万的成本到豪华大制作,从B级惊悚到A类大片,桑德伯格可以说是一位成功的“以小博大”的导演。

    和来自澳洲的华裔温子仁一样,《雷霆沙赞!》的导演大卫·F·桑德伯格曾经也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歪果仁草根。

    2013年,“瑞典草根青年”大卫·F·桑德伯格几乎用0成本,用一人之力拍摄了一部名为《关灯以后》的2分钟恐怖短片。概念很简单,只要关灯以后,就会有鬼。影片唯一的演员就是他老婆Lotta Losten。

    这支短片上线后,立刻获得了病毒式的传播。至今已经获得了1400万+的访问量。这支短片火了之后,大卫·F·桑德伯格的生活彻底改变,好莱坞制片人Lawrence Grey为了将这支短片Develop成一支长片,拉上了温子仁一起入伙担纲制片人,桑德伯格负责执导。

    2015年,桑德伯格拍摄处女长片电影《关灯以后》大获成功!490万美元的成本,换来1.48亿美元的全球票房。

    1年后,桑德伯格执导招魂电影宇宙新作《安娜贝尔2:诞生》,将温子仁招牌式的吓人方法,甚至运镜也学习地惟妙惟肖。1500万美元的成本,换来3亿美元的全球票房。

    两部影片,均带来20倍于成本线的全球票房,让发行方华纳影业甚为满意。再加上温子仁的美言,最终选择大卫·F·桑德伯格为《雷霆沙赞!》的导演,预算:8000万美元。是DCEU投资最低的一部超级英雄作。

    作为DC宇宙又一部英雄起源电影,影片一改DC以往风格,影片轻松愉快,老少皆宜,简直不像“恐怖片老手”桑德伯格的手笔。

    影片笑料不断的同时又映射了当代美式流行文化,其中对身份认同、自我成长和家庭的理解,同样体现了DC式的深度,可谓是“里外兼顾”。

    《雷霆沙赞!》对DC来说,是一种尝试,更是一种颠覆,而桑德伯格的谨慎为这种颠覆带来了最大的收获。

    高预算有高预算的方法,低预算有低预算的技巧,小成本片的电影拍起大片来有时反而能发挥出超出想象的实力。

    从好莱坞近来一些新片子来看,昔日的小成本片子导演似乎渐渐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很多时候他们甚至也拿到了几个亿的大项目。

    为什么好莱坞大片厂们突然都不约而同地“爱上”了恐怖片导演,都愿意将交给这些“不入流”的导演来操作?

    因为这些恐怖片导演都太擅长“以小博大”。

    拍低成本片出身却依旧能够风生水起的导演,大多有一手自己的独门绝活。要么风格出众,要么省钱省出特色,要么就是有独家绝活,这大概正是很多恐怖片导演被好莱坞大厂看重的原因。

    恐怖片导演们受到大片厂欢迎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他们是真省钱啊。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些导演本身工资低(虽然这也是事实),而是说,他们能在有限的预算里,做出不一样的效果。

    除了省钱,这些从独立电影中打拼出的导演,往往都身兼导演、编剧、剪辑、摄影、灯光、音乐、演员,甚至营销、发行等各项技能于一身,对影片的各个环节了若指掌。这意味着在制作中能节省不少沟通的时间,保证导演的想法能够准确贯彻到每一个阶段。

    并且,当这些用几千块拍电影的导演们,终于有机会用几十万、几百万来构建他们心中的世界时,他们的“性价比”往往远比那些习惯了张口要大投资的导演们要高得多

    对于常规套路的大胆突破,对于电影语言的创造性使用,对于各种“恶趣味”的迷恋,以及最重要的,对于电影本身,而不是电影票房的狂热兴趣,是这些导演们身上最闪光的特点。

    在过去的好莱坞要想成为一名大片导演很不容易。大片投资很贵,动不动就上亿美金,投资人冒不起这个险。因此创新的主力是像李安、斯皮尔伯格这样有作品保障的大导演。而年轻人的信誉则无法承担创新“失败”的后果。

    好在,很多小成本导演的实力证明了,创新能力足够弥补预算的不足。更好的是,这股热潮才刚刚开始,以后的行业一定会越来越好。

    更多详细信息,敬请关注微信订阅号 新片场学院(ID:xpcedu)一个木得感情的影视教育账号,欢迎大家来公众号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预算低,导演怎么拍大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gta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