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积极主动地去做一些有挑战的“分外之事”,有了这样的尝试和经历,自己内心的焦虑与不安会逐渐被自信所替代。”
01
—
在前几天的一篇文章中,有一段话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
我之所以强调积极主动、努力成长与用心做事,是想要培养自己的强者思维:
积极做出一些大胆的尝试,主动承担一些额外的责任,不断增强自己的能力,用实力说话,营造影响力,就能为自己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也会让自己的将来有更多的选择。
我发现,当我有了这种思维方式后,在我身上发生了两个改变:
第一、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先从“我”自己身上去解决,而不是把问题推给别人。
如果总是从别人身上找问题,那自己就是个逃避者。如果先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那自己就是个担当者。
所谓的担当,就是把自己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解决问题上,就事论事,而不是挑谁的毛病,找谁的麻烦。
02
—
第二、我的心态发生了改变,我会意识到,有时候影响我行动的,不一定是这件事情有多难,而是自己主动做事的意愿。
比如,我接到一个“分外之事”,而且这个任务有难度,需要占用我额外的时间。
如果换作以前的我,心里多多少少会有抗拒:我可不想花费这么多心思,吃力还不讨好。
但现在我会想:先把力所能及的做好,确实有困难,超出自己能力的,要么多花时间研究,要么请求别人帮助,总会有应对的办法。
而且,解决这样的难题,对自己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正是这种心态,给我带来了机会,让我有了成长。
03
—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做好分内之事是本分,做成分外之事才是本事。
要做到这一点,唯有保持终身学习的心态,积极去探索、主动去了解、愿意去尝试。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写作,我就把它当成了日常的分外之事:
把工作生活的经历当成写作的输入,经过深度思考和辨证分析,输出一篇篇逻辑清晰的文章。
这样的文章写得多了,思考得多了,逻辑思维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而且,我会让自己保持往底层逻辑上"钻"的精神!
凡事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努力寻找事物背后隐藏的道理与价值。
虽然这个过程耗费脑力、又极其痛苦,但一旦找到诀窍,思维中无序的东西就能整理清楚,自己的人生之路也会走得越来越宽、越来越广。
04
—
最后,总结一下:
人多多少少有些路径依赖,不太想去接受有挑战性的事,一旦涉及打破舒适圈,产生的结果就是对抗。
更可怕的是:这种思维的人,有时候会试图用自己的经验来解决问题。
甚至拒绝学习,拒绝开放,把自己锁在认知闭环中,无法成长,无法前进。
其实,天赋只决定起点,经验也只代表过去。
在当下这种外部环境剧烈变化的情况下,也许先天的优势,马上就会变成后天的劣势!
若我们畏首畏尾、心存恐惧,不敢面对这些变化和挑战,那么我们的生存空间将会被这变化的时代逐渐压缩。
没有人会在越来越小的空间里真正感到舒适和自由。
而我意识到,让自己积极主动地去做一些有挑战的“分外之事”,有了这样的尝试和经历,自己内心的焦虑与不安会逐渐被自信所替代。
慢慢地,它就会让我成长,去帮助自己赢得更多的生存空间和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