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

作者: 更欣 | 来源:发表于2020-08-22 17:53 被阅读0次

生活就是由啜泣、抽噎和微笑三者组成的,而抽噎总占优势。

欧·亨利“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之前已经看完了译林出版社版本的“契科夫短篇小说选”和“莫泊桑短篇小说选”。那么无论如何都应该将欧·亨利的看完。

欧·亨利对我来说很是熟悉,也是一位伴随童年成长的作家。每每看《故事会》和《读者》时都会思忖,“还没有用完欧·亨利的作品吗?怎么这一期里还有?”当然书中摘录的作品到底是不是欧·亨利的有待考证。

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毕竟入选了高中课本,自是书中最熟悉的内容。故事中应该注意的细节和人物性格以及事件的伏笔在课堂上被分析得很透彻,再一次来看依然亲切。《二十年后》《警察与赞美诗》从小学开始便不止一次出现在阅读理解中,为考试提供了丰富的题库。《麦琪的礼物》是欧·亨利与我而言最著名的作品,做为典型的欧·亨利式结尾作品,初看时给我冲击力便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当时看到的故事,现在偶一思起,仍然在我的脑海中记忆犹新。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一句话语便成了点睛之笔。在正确的地点,恰当的时机,用一种相对而言戏剧化的手法展露出来。让人哑口无言之余还多了一丝苦笑和欷歔。

上述分析在上学时便记忆下来的,所以每逢考试也便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故事后半段。现在单纯做为消遣来看,慢慢发现欧·亨利对开头也做足了功夫,出场时的环境描写和人物设定以及行为习惯都花费了大量笔墨,以便读者更好得融入故事发生时的背景。而这也引出了一个问题,不知是翻译的缘由还是欧·亨利的笔法本就有其特殊性,好几个故事开篇的阅读感很是一般,明明带上了自嘲的第一人称态度,却偏偏觉得语句让我的脑子转不过弯来。从结尾回过头看开篇的铺垫,可以看出伏笔都相当注意细节,加之结尾带来的强烈对冲反转,戏谑之色更是浓厚。但是为了看到反转必须忍受前期冗长的前述,却又实在憋得慌。

意想不到的是欧·亨利非常擅长写情,书中好几个带有浪漫色彩的爱情故事,足够让我对爱情的纯真感产生新的估量。不论从男性视角还是女性视角,都有足够细腻的阐述方式来塑造一个栩栩如生的角色。

如社会推理小说家会极力在推理作品中反应人性一样,欧·亨利的作品也往往在拉扯间完成对人性的感慨,诉说了时代洪流下小人物的无奈,切实且不饰虚华,品咂出来一股苦涩之意。欧·亨利生活的时代,正是米国经济开始狂飙的年代,社会发展方式彻底改变,从现代农业国转向了现代工业国,贫富差距拉大,底层人民的生活似乎愈发艰难。因此大多故事带有很强烈的时代气息,不管是人物所处的环境还是故事中出现的一些引用和比喻都会带上强烈的米国时代特色。每看完一个故事都会觉得如果在后面能注上创作时间就更好了,这样便能根据当时发生的大事件和时代背景来揣摩故事的成因。

但是欧·亨利作品很少突破常规再出机杼,统一的笔法使得大量短篇小说放在一起看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越看到后面越会感觉故事的转折步骤相似。

书中得克萨斯州和曼哈顿的出场次数不少。此时的米国混乱之极,不知欧·亨利在写下故事时会不会想到百年之后的得州,天上斜斜挂着的太阳之下是一幅让人心头无力的画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欧·亨利短篇小说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gtp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