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有孩子的家庭,从小学开始学习无疑会对家庭关系有很大的影响,考得好,大家都高兴,考得不好,遇到通情达理的父母还能总结,遇到不懂变通的父母,孩子就只能遭打。父母也是用心良苦。带了很多学生,发现学习好的孩子都有些相似之处。就拿一些好成绩的学生来分析分析。
1.记忆力好
如果孩子记忆力,那么学习上就有很大的优势,一个单元单词,对于记忆力好的孩子,可以很快过关,对于记忆力差的孩子,可能要几天的时间来消化。孩子的学习好不好,与成就感也有关系,记东西快的孩子,学习起来越来越有自信。有了信心,学习也更有成就感,慢慢就会爱上学习。当然这个记忆力好是要理解的记忆,有些孩子记得快,也忘得快,那只是瞬间记忆,机械地记忆,没有真正理解知识的本质,到了考试的时候不会灵活运用。
2字迹工整
成绩好的孩子,字迹大多工整,尤其是语文学习,老师一看就感觉赏心悦目,就更愿意去好好看,对学生也更加喜爱,老师也会经常鼓励,学生学习起来也更有信心。语文课上,要做些笔记,字写得好的,可以一眼看到,复习的时候也好复习。平时写作业的时候,也会更细心读题,做题。
3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学习好的孩子,都会做到温故而知新,每天坚持一点点,到了期末,也比较轻松,不会学习的孩子,等到了期末考试之前才把欠得账狂补,这样学习起来也非常应付,自己也是非常累,长期下去对学习更没有信心。提前预习的孩子,课堂上也能跟上老师的节奏,知识也能很快消化。课后复习,就可以巩固当天学习的知识,长此以往下去,也学得更扎实。
4自律性强,能管住自己
其他孩子在玩儿的时候,成绩好的孩子能忍住,先把作业按时按质的完成。上学也能按时到校,不会迟到。时间观念特别强。
5喜欢阅读
阅读书籍多了,理解力也会越来越强,见识也会越来越广。各个学科对题目的审题更能读懂。而且会整合知识。也会慢慢爱上学习,当然这个阅读并不是看书看得多越好,而是要理解地看,有些孩子确实喜欢阅读课外书,但是只是走马观花,图个好玩。或者只看漫画类的书籍,对于文字多的书就不想去读,这种阅读只能属于娱乐,并不能真正理解。同时看书也要读好书,读对身心有益的书,要学习甄别挑选。小学阶段作业相对少,每个花半个小时自主阅读课外书的孩子,到了初高中语文明显拉开。
6时间观念强,会计划,学习效率高
有些孩子一看到作业,就拖拖拉拉,本来可以半个小时完成,可是写作业的时候就是磨蹭,要花更多时间完成,家长看到也冒火,自己更不想学,或者看起来在认真学习,学作业学到半夜,到了第二天课堂上有很疲惫,听课效率特别差,其实这种就属于不会合理规划时间。会学习的孩子,会理清当天需要做的作业,把作业规划大概每项作业花多少时间完成。后面写作业的时候,就全身心投入,不会受到其他影响,责任意识很强,也会主动学习。
7上课认真听讲,会做笔记
上课时间是学习最重要的环节,听课效率高不高直接会影响到当天做作业的效率,上课开小差,没听懂,下来做题肯定是好多都不会,下来要花很多时间补,都不一定能补上,导致成绩越来越差,越来越没有信心。成绩好的孩子,提前完成了预习环节,上课也会专注老师的讲课,同时也会做笔记,用不同的笔,不同的符号标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下来做题做得也很快,形成良性循环,越来越爱上学习。
8会总结,使用错题本
到了重要考试的时候,成绩好的孩子都会拿出一个本子去总结本学期错的题,总结出自己平时出错的知识点。用不同标记标注自己掌握的情况。
总之,成绩好的孩子都会主动去学习,养成一个好习惯,形成良性循环,学习会越来越好。也有比较开明的父母,家庭教育也很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