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 杜枚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廓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解析
绿映红:意为绿叶映衬着红花。
山郭:山边的城镇。
酒旗风:指酒旗迎风飘舞。
四百八十:极言寺庙之多,并非实数。
楼台:亭台楼阁,此处指寺院建筑。
此诗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意境开阔深邃,层层布景,色彩明丽,是唐代写景七绝中的一篇优秀作品。
清人宋顾乐评曰:“二十八字中写出江南春景,真有吴道子于大同殿画嘉陵山水手段,更恐画不能到此耳。”(《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诗中不仅描绘出明媚绚丽的江南春色,同时也对南朝迷信佛教、广修佛寺作了讽刺,表现出深长的历史兴亡之感,隐约表达了作者对唐统治者佞佛的不满。
对首句中的“千里”二字,明代杨慎提出质疑:“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升庵诗话》)
清人何文焕对此作了反驳:“余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红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焉。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历代诗话考索》)
何氏之说似较可取,所谓“千里”,是一种夸张的写法,是艺术概括的需要,若过分拘泥于字面,便不能真正读懂这首诗。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字牧之。杜佑之孙。唐代文学家、大和进士。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宣州团练判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左补阙、史馆编撰、司勋员外郎以及黄、池、睦、湖等州刺史。晚年长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
性刚直,不拘小节,不屑逢迎。自负经略之才,诗、文均有盛名。文以《阿房宫赋》为最著,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世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代表作《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题乌江亭》等,脍炙人口。
年轻时即好读兵书,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又著《罪言》《战论》《守论》《原十六卫》等文论当代兵事。会昌三年(843年),昭义军乱,上书李德裕论用兵之法,为德裕采纳。著有《樊川文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