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觉得孤独,万物都与你同在。
去直面它,去跟它共处,只要能够看见就已经能够被疗愈了。
以前感觉孤独,会去看书,去写作,或者跟别人打电话,找找存在感,这其实也是逃避。想通过转移注意力,来刻意忽略孤独的感受。
某一天我感觉孤独的时候,不去回避,就静静待在原地体会这种感受。虽然我做的事情好像没有什么区别,但我已经跟它同在了,没有去刻意避开它,这种感觉非常奇妙。
就像父母陪伴孩子的时候在看手机,他的注意力完全没有在孩子的身上,那就不是在陪伴。
但是如果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孩子在看他的书,父母在看自己的书,每个人都在做着自己的事,但是有一种爱的能量和默契在其中流动。
它并没有去避开孩子,一旦孩子有任何的需求,或者是有任何情绪的变化,父母都会能够马上看得到,这样孩子就会有一种非常安心的状态。
安全感是探索世界的基石。
复旦大学教授陈果有一本书的名字就叫“好的孤独”。
自我的安全感,来源于跟孤独共处,并且能从中汲取能量,自得其乐。
我之前常在上课之前去楼梯间做语音写作,可能只有三十分钟,但如果这三十分钟不出去做语音写作,6000个字就不会自动产生。
我想这也是胡奎大人能在工作日依然保持每天六七万字的产出的秘密,每一个碎片时间都能充分利用。
不过现在修改文章的速度还不够快,可能是因为我现在改的不够多,当改完了50篇,甚至更多的时候,速度就自然快起来了,熟能生巧,这是真理。
就像我们做语音写作也是一样,刚开始在完成前100万字的时候也是非常的辛苦,总是不知道有什么意义,或者是说不知道它会把我带到哪里去,现在就越来越明确。
每个人都能在语音写作里得到自己满意的答案。
练习阅读的时候也是。刚刚开始的100本书,总是看完就忘,或者速度没有那么快,我都不知道为什么要继续在看。
但是当我看完了两百本或者是更多的书之后,我的阅读速度开始被别人羡慕。
我才知道原来过去的那些经历多么的有意义,就像我们吃馒头,吃到第七个吃饱了,你不能说前面六个是没有用的。
剑飞老师说,如果写的很多不一定写的很好,但是如果你想要写的很好,那一定是有一个写了很多的过程。
世界上没有白走的路。
即使失之东隅,也终将收之桑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