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闭上眼睛回忆过往时,会发现我们童年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往事历历在目,美好的童年生活中的景象,宛如一幅幅精妙绝伦的画卷,浮现在我们眼前。
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加,童年时期的记忆与喜怒哀乐越来越容易萦绕于我们的脑海里。
美国科学家曾对20000名儿童进行一项跟踪实验,其研究数据表明,成年人的很多切身感受几乎是童年经验的投射。童年时期的心理感受,总会在我们成年后表现出来,以前的喜怒哀乐,会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反映出来。
如果一个人的童年生活遭遇不幸,这样的不幸会深刻影响他情感、情绪和价值观念。
尤其是0-6岁这个阶段,个人智力的发展状况,关系着日后持续发展的品质和速度。研究发现,孩子4岁以前智力发展的比例,相当于4—17岁所发展的智力,人的很多潜能能否得到充分的挖掘,其关键时期也是在童年时期。
上面我们讲了这么多,主要想表达什么意思呢?最核心的一点是童年在一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既然,童年对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都那么重要,换句话说,我们作为家长,在抚养和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怎么做才能不给孩子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呢?作为一个称职的父母,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要素呢?
从大的方面来看,一个称职的父母最需要具备的有以下这三个条件。
经常陪伴在孩子的身边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应该说这一点是最容易,也是最难的。说容易,是只要父母抽时间多陪陪孩子就行,不需要父母刻意为孩子做些什么,但遗憾的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孩子最缺乏的就是父母的陪伴。
很多没有父母陪伴的留守儿童,尤其是没有父亲陪伴的童年,大部分孩子的学习成绩差、厌学、易引发犯罪、不懂得应付危机。而缺乏母亲陪伴的孩子,在人际关系和语言发展上易受到制约,通常表现为缺乏安全感。
能够妥善照顾孩子的生活
照顾孩子是我们作为父母的天职。父母照顾孩子了,孩子才有爱的温暖,孩子的成长也才有动力。有教育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调查,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照顾孩子的父亲只有30%,而会照顾孩子的母亲53%。由此可见,在我们的生活中,依然有很大一部分孩子没有得到父母的照顾。
在父母照顾孩子的过程中,自然会发展信任关系,孩子会建立安全感。父母的态度、情绪和待人处世之道等良好的家庭教育会在潜移默化中感化孩子。特别是透过父母的照顾,能让孩子积极主动、建立自信和自尊,这是孩子将来完成自我认同的重要条件。
父母要学会鼓励和欣赏孩子
父母要懂得经常为孩子喝彩,多给予鼓励和欣赏,用一双发现孩子优点的目光去观察孩子,跟孩子一起生活、一起做家务,从中分享乐趣和成就,孩子的心智便能得到启发。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父母只关心孩子是不是吃饱了,衣服是不是穿得暖和了,把孩子的所有事情都包办了,这样只会把孩子照顾成脆弱和被动。而一个真正称职的父母在照顾和陪伴中,总是记得给孩子学习、尝试和克服挫败的机会,懂得鼓励和欣赏孩子,因为孩子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学习成长的。
以上是我们从三个大的方面来谈了一些个人的见解,比较宏观,可能有的家长朋友不知道应该怎么来操作和把握。为了让大家更具体、更清晰地理解和把握称职的父母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下面我再来列举以下四点供各位父母参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生活中,父母要关心和了解孩子的具体需要和实际问题,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努力引导和协助孩子解决问题。
2、父母要有好的情绪习惯,多与孩子沟通,认真倾听,有耐性,不浮躁,在家庭中积极创造祥和气氛。
3、父母要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时间,和孩子共同制定可行的作息时间表,并相互监督实施好。
4、父母要多给孩子鼓劲、打气,做孩子坚实的后盾,多给孩子尝试和学习的机会,不能越俎代庖,不为孩子过度担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