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 草稿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 草稿

作者: 东小李爱红 | 来源:发表于2019-10-08 23:03 被阅读0次

    汝阳县城关镇东街小学  李爱红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 草稿

        六月份,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馨火访学四川行”微信群内,看到一则“馨火读书会”的招募令。于是,“陶行知”真正的第一次走进我们学校,走进我们的“沐泽读书会”,这一期的共读书目是《陶行知教育名论精要》,书籍由桂馨基金会免费提供。于是我们十个成员每天读书、分享、打卡,逼着自己成长。也正是那个时候,我们“初始”了陶行知先生,也“初识”了作者周洪宇。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 草稿

        8月18日,在满怀期待中,我们迎来了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教师周洪宇教授的演讲《行知教育理论体系建构》。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 草稿

        周教授从四个方面向我们阐述了陶行知教育理论的若干问题。分别是:

    第一 陶行知有没有教育理论体系;

    第二 陶行知教育理论体系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三  陶行知教育理论体系是怎么形成的;

    第四 陶行知教育理论体系对当时中国的教育和学科发展起着什么作用。

    一、陶行知有没有教育理论体系

        陶先生终年55岁,远远低于当时的平均寿命,可是他却在为数不长的时间里做出了尤为伟大的事情,为国家贡献了一套推动教育改革的教育理论。他的理论在世界有着很大的学术影响,目前世界各国研究陶行知的博士论文已经超过20部。

        有没有教育理论关键从三个方面来考量:逻辑起点、范畴及教育的具体主张。从逻辑起点来看:陶行知以生活为逻辑起点,从生活出发。从范畴来看:陶行知提倡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和其他的教育家包括他的老师杜威(经验教育)区别开来。具体的教育做法有:1、民主教育,主张民主第一,让教育依靠人民来办,依靠老师和学生来办;2、科学教育。讲究教育的科学化和科学的教育化。3、乡村教育  他发现所有的教育史都是城市教育史而不是乡村教育,因此他发出呼声:中国教育将来要向乡村发展。4、师范教育。他认为教师很重要,所以他首先在晓庄办师范学校;主张大力兴办乡村师范;5、女子教育。向女子开放招女生,在我国1920年以前是没有女大学生的;6、民族教育。以推动边疆教育发展;7、创造教育。每个人都有创造的天性,要把儿童天性调动和发挥出来,主张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眼睛 头脑 双手 双脚 时间和空间。8、终身教育。陶行知尤为伟大的是,他主张终身教育。他所说的终身,一个是时间纬度的(出生就要破蒙),一个是空间纬度的(包括社会的各个环节 各个领域)。

        综上所述,可以断言,陶行知是有教育理论体系的。

    二、陶行知教育学的源流

      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明显特点是:实践性很强,直接来源于生活 ,服务于生活,直接来源于教育生活,又指导着教育生活。它是大众的,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它又是有历史联系的,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来源于中国的历史;同时它也是世界的 是开放的教育。它又是具有鲜活生命的,立志“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那么陶行知教育理论是怎么来的?

          它不是一蹴而就一天形成的,他广泛的学习西方学习杜威等教育名家的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欧洲的新教育实验主义教育思想,并不是学习杜威一家,视野开阔、融汇中西。博采众长。

        西方东西再好,不适合中国国情,因此陶行知气说出了这样一句话:“不问中与西,只问适不适”

        陶行知的《中国教育改造》,标志着陶行知教育思想开始行程。他把晓庄的办学思考进行梳理,1937年,抗战期间,思想进一步发展,《全民教育》的发表,代表他的思想完全形成。他提倡全面教育:主张身心并用、手脑并用,就和今天的“德智体美劳”是相通的。 

    三、陶行知教育理论体系对当时中国教育发展的影响

    1、直接推动了当时的教育改革 是全局的、战略性的, 而不是局部的。那个时代像陶行知那样站在战略的全局的高度,直接推动当时的教育改革,唯有他一人。他把“教授法”改为“教学法”,主张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过程。他还推行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函授大学 、广播大学。全方位的进行教育推动的,近现代也仅此一人。

    2、陶行知教育理论对当时教育理论发展,贡献很大,他的理论学说成为活的教学思想,黄炎培、梁淑敏也深受他的影响。

    3、是否陶行知教育理论体系是否完美无缺呢?

        仔细来看,会发现它的理论体系达到了当时的高峰,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其哲学基础受杜威经验论的影响,具有时代的局限性,远远不如马克思的实践论。所以我们不能把教学做合一屡试不爽地拿到今天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这是有条件的。我们要把最适合现在部分理论有效的提炼出来。

        四、后记感悟

          我们不仅要继承,还要根据时代需要发展陶行知教育理论。我们要用马克思的实践论克服陶行知理论的不足,把陶行知生活实践论内容和实践育人理念结合起来,不断探索和发展,这是陶行知留给我们的任务。

    1、我们学习继承陶行知,首先要学习他以战略性的眼光看待中国教育;(占位高)

    2、不仅要占位高,还要有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教育。根据不同的时代需要,不断发展 、完善教育;

    3。学习陶行知,借鉴陶行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他认为“唯有教育救中国”,每个人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对祖国最好的贡献;

    4、学习陶行知有理想、 有信念、有扎实学识,学习他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汲取营养、完善自己;

    5、要学习陶行知终身学习的态度;

    6、要学习陶行知对本国传统文化的尊重、热爱、学习和继承;

    7、学习他的甘于奉献、勇于坚守、乐于创造的精神。

      将近两个小时的讲座很快就结束了,会场内异常安静,我想大家在聆听、品读陶行知的同时,一定也在静心思考如何将“生活实践”融入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第二环节:

    圆桌对话:行知教育再出发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 草稿

        杨瑞清校长抛出问题:周老师提到的生活实践教育,和行知教育如何把握?

        周教授说,生活教育是陶行知的原创,时代有着很大的不同,不能局限于当时的论述,既要注重“本源”,又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既不能丢本又不能固守,根据时代发展,更要注重实践。生活教育要坚持加强实践教育,把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行知教育是践行生活教育的一种方式,是继承 、发展和探索,只要坚守这个本这个魂,至于名字和提法并不重要。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 草稿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草根草去。在周教授的讲座中,我们再一次被先生的“大爱”所折服。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立足实际,坚定不移的行走在行知路上,才不辜负先生为中国教育发展所做出的牺牲和努力。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 草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 草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hai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