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号北京的校园暴力事件,施暴者被判刑我觉得他们是罪有应得。为了发泄情绪而欺凌他人是没道德且十分愚蠢的行为。一年不到的有期徒刑根本不足以给受害者一个合理的交代。法律的惩罚或许给力施暴者深刻的教训,但受害人的心灵创伤已经难以修补。她们不仅欺凌了受害人,还很可能改变了受害人的未来,并且还带给她们的父母以及受害人亲属无尽的伤痛。
作为未成年人,他们的确该得到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或许通过这个机会,她们有可能会成为为社会有贡献的好人,然而在受害人的角度上看,受害人成为了施暴者成长的牺牲品。
如今越来越多未成年人心术不正,我觉得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所处的环境,准确点说,就是他身边的人。我有一个同学小学时就和社会青年一起瞎混,然而把他带进圈子的正是先前被影响的其他同学。
年少的学生总会有好奇心,对一些不平常的人或生活方式感兴趣,还有的就是喜欢耍帅,年幼的他们觉得放荡不羁地去做一些大部分人不敢做的事情会很酷。
我曾在我们初中的贴吧里面看到一个很愚蠢、很可笑的帖子——“大塘区的人在新风中学的地位如何?”一个十三四岁的学生竟然幼稚得在本该充满书香气息的校园里谈地位,“有料”“挑衅别人”“打架”“打群架”或许就是他所认为的出风头的事。
我还目睹一位初中同学在入学第二天被欺负,面对五六个比他高大的人,他束手无策,只能被他们轮流扇耳光。他并没有把此事告诉老师,后来误打误撞地也成了地头蛇,等到他初中毕业步入社会工作一段时候他才醒悟过来。
学校里面肯定有着各类的人。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初中生处于一个思想极易被他人影响的时期,能够明辨是非且有正义信仰的人才懂得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学生一旦误入歧途,可能要经历惨痛的教训才会醒悟,也可能等到一定年纪才后悔莫及。一些被记过被处分的人对校园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且屡教不改,然而学校却不会开除他们,因为国家、学校、老师对这类学生都会保持同情的态度,这么小的年纪就误入歧途的确很可怜,如果直接开除他们,很可能会毁了他们的一生,学校和老师承担不了这个责任,他们还未成年,需要改过自新的机会,但事实上对于他们是否会改正,何时改正,学校还是不太确定的,所以只能重复地给予他们机会。大部分人到了一定年纪可能会改过自新,但他们已经错失了美好的青春期,还有小部分人甚至直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至于媒体经常提到的“加强校园安全法制教育”,我往往感到疑惑,学校何时会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学校怎么开展这方面的工作?这方面的工作是具有持续性作用吗?或许,所谓的安全法制教育最多是开展一次主题班会或讲座,或者是通过记过处分学生来给其他人敲响警钟,但这样的方式能有多大作用?可能对他们的思想没有实质性的影响。
个人看来,初中→高中→大学就是社会分层的一个缩影,高中→大学所表现出来的主要是成绩(或者说学习能力)的分层,而初中→高中在我看来主要是品德修养的分层,因为在我就读的初中,许多初三党放弃了更高层次的学习,仅仅读完一个学期就去了职中,而这些人正是所谓“有料的人”。他们或许发自内心地颓废,但更有可能被他人推出了正轨。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校园暴力莫过于去年红遍贴吧和微博的“社会扛把子李振东”被多人围殴且被人强行用一堆胶布圈在电线杆上。这位扛把子先生不断地吹嘘自己多么有料,更让全网民笑喷的是,他居然说要召集兵马从全市打到全省,从全省打到全国,统治全国的中学。
尽管遭到全网唾骂,但他并不醒悟,依然叫嚣,还炫耀自己小小年纪就啪啪啪。我真想替他的父母说一句:“你真是我们的悲哀。”
校园暴力是必然存在。我们无法杜绝,只能尽量避免。安全法制教育应该从小学就开始抓起,而不是出了事故后,经过媒体的监督,学校才有模有样的去开讲座。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力量就是家庭。学生和家长应互相沟通,这样家长才能更加准确把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及时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