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阅读过这样的书籍了,要不是自己给别人推荐书籍的时候,提到了这本书,而且别人也买了这本书来读,可能个人也不会有这个契机去翻阅它,对于我而言,这实在是一个常态,因为自己阅读书籍的速度,总是赶不上自己知道书籍的速度。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像这一类的书籍,已经不大适合自己当下的阅读需求,当然如果对于我推荐的那一群体来说可能是比较契合的,因为我推荐给的那一群体,他们才刚步入大学,而且学的专业又是商科,所以这样的一本反映商业领域各类高手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的书籍,应该多多少少会对他们有所启发。
我最开始知道这本书籍,是因为在混沌大学聆听的混沌大学创始人李善友教授的一门课叫做认知升级之第一性原理,那么在这门课上,他提到了这本书,也提到了这本书当中写到的一个人物,“李叫兽”。
当时听完善友教授的表述之后,我对这个“李叫兽”的人物经历是有点兴趣,因此就记下了这本书籍,而且我也去检索了这本书籍的作者小马宋先生的一些资料,也关注了他的公众号,有些时候也会看看他公众号的一些内容,这个作者小马宋先生本身在这个广告营销界也是比较知名专业的人物,因此如果对广告以及营销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那么再回到这本书,这本书特别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它不是市面上那种通行的畅销的成功学书籍,也不是那种所谓的心灵鸡汤之流,而是为你呈现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不同领域的不同的人,记录他们的生活和状态,想告诉大家,原来生活是可以这样的,原来事情是可以这么做的。

至于这本书的导读,我只会选择我自己感兴趣的一些学习方式,结合我自己的体验经历来做一番表述,其他的我个人不感兴趣的,可能我就不会多加表述,读者感兴趣的,可以自行去阅读本书。
第1个思想要点,就是这本书的第1个主人公杨超女士在大学的一些经历他这个经历特别有意思的点,就是说自己上了一个专业,但是这个专业对于自己而言就是难度比较大,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就是怎么确保自己在这个专业能够最终顺利毕业?
那么这个主人公呢,就是不仅自己想要想办法思考和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呢,还联合就是同样面对这个问题的一群小伙伴,一起来思考和解决这个问题,然后他们就发现啊,这个最终顺利毕业,考试成绩呢,只占60%,还有40%呢,是这个像你去办社团,或者说你去献血,或者说你有这种国家证书,或者说你能够去申请专利等等这些获得。
当他们发现这一点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把时间倾注在了这个方面,比方说国家证书,当时这个学校对这个国家证书的这种认识界定是比较模糊的,所以他们发现这个结婚证,离婚证也属于,所以他们有的人,一边谈恋爱一边就是为了毕业,与人协作,搞了一个结婚证和离婚证。
还有就是他们把一些这个大学生毕业设计的作品,拿去申请专利,没想到还申请通过了等等,所以通过这一些的方式和手段,最终使得他们顺利结业,而且有的人甚至还获得了保送的机会。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很有感触的是可能很多人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会很容易堕落,因为觉得自己可能毕不了业了,然后每天游戏度日,但是这里却给你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或者说解决方法,这实际上对于我们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就是当你面对这个面前的一道障碍或者难关的时候,你是不是能够把这个障碍或者难关把它拆解掉,或者说绕过去,然后发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2个思想要点,主人公李倩女士的人物经历,在她的人物经历当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点,比方说当她去了解或者研究品牌营销的时候,她是选择把这个领域里面专业权威的书籍全部买来研究阅读,然后拿来应用。
其次就是说她会有一个很好的思维习惯,就当看到跟自己职业相关的问题的时候,比方说她去一家咖啡店喝咖啡,觉得这个咖啡店的品牌营销做的还有改进的地方,那么她会下意识的去分析去思考,如果让我自己来做,我会怎么优化或者说更好的处理它,再次就是她会始终找各行各业的牛人来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方法。
第三个思想要点,马文亚的人物经历,就这个人给我的最大的启发就是他能够去坚持一条一以贯之的原则不动摇,就是永远去购买价值被低估的东西,其次,就是他自己在这个了解这个投资行业,或者说这方面的知识也是大量买了这方面的书籍进行阅读,比如巴菲特的书籍,然后再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反复验证。
第四个思想要点,李教授的人物经历。这个人是我在这本书里面比较喜欢的人,而且也是因为他我才知道的这本书,那么他的这个人物经历啊,可以给我们四种思维方式,第一种思维方式,就是他从小的时候就这个打架这个事儿,他自己都能够去买到相关的书籍,然后去研究书中的理论,然后再自己实践检验,刻意练习,反复锤炼,然后最终成了小学里面打架的高手,他的行为可能不太妥当,但是这种思维方式是我极力想向大家推荐的。

而且他的这种思维方式可能已经成了他的一种本能习惯,比方说他在上大学的时候看了金字塔原理这本书里面提到一个观点叫做自上而下,结论先行,那么他就把这个原理马上应用在自己开会的这个通知上面,然后花了很长的时间,根据原理对会议通知进行思考,进行修改,进行练习,从而彻底掌握这个原理,掌握完了之后,他就可以把这个原理去贯穿到所有可能应用的领域里面。
他的第2种思维方式,,就是说当你的直觉体验和你收集的证据起冲突的时候,你更相信证据,比方说你直观认为坐飞机和坐汽车的时候,坐飞机会更危险,实际上相关行业数据表明,这个坐汽车的这个危险系数是坐飞机的危险系数的几十倍。
他的第3种思维方式,就是所谓的战略思维,他大力给我们推荐的一本书叫《好战略与坏战略》,然后其中提到的有一点叫差异化竞争,就是当周边的人都趋于同质化,比方说大家都去考证,大家都去接受某种考试的时候,去让自己学习经历变得丰富,以便投简历时,那么你是不是能够实现你自己个体的差异化,你就不那样搞,但是你换一种方式同样能够去触及到你想要的目标?
还有那么这个差异化具体怎么来呈现,那他提到了一个概念,叫做附加值,这个附加值,就是说没有你这个事,就不会发生,那么这个会让我想到,我自己在大学弄的这个私学空间学习小组,从某种程度上,我自己搞的这个组织是我自己跟周边的人实现差异化的一个过程。
他的第4种思维方式,就当自己学习了一个抽象的理论之后,比方说沉没成本这样的一个原理,那么它会用来解释他身边的至少是5种以上的现象,并且他会用这个原理来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方式,并反复的问这个原理可以用来改变自己的什么行为方式,或者说自己做事的逻辑,并且不断的练习而改进。

行文至此,已近尾声,对于这本书当中其他人物经历的学习方法论,如果各位感兴趣可以自行去阅读,那么可以看到的是,这本书当中呈现的所有的人,他们在学习上那种意识是相当的敏锐的,有的人他是自己找到最优质的书籍,反复的阅读,并且把这本书当中重要的价值原则理念拿出来,在日常实践生活当中反复的运用练习。
还有的人是跟这个领域里面最牛的人,去学习他们的经验方法,并且把这一套方法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也是反复的练习,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这些人他们找到了最优质的学习内容之后,要做的事情就是坚持每天的这种日常训练,并且保持学习的敏锐度,不断的去找到新的优质的学习内容,不断的提升与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