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的这句诗正是说的扬州瘦西湖。
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扬州。随着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走进大门,看着瘦西湖如画般美景,我如痴如醉:草坪绿意昂然,生机勃勃;花朵五彩缤纷,格外美丽;柳树的长发在微风中轻轻飘拂,美得如同仙子柔软的长发一般,格外优雅,把瘦西湖点缀得分外美丽。站在湖边远眺,这湖水清澈见底。瘦西湖虽不如西湖那般明亮、璀璨,但也清丽,素雅。瘦西湖细长苗条,恰似少女亭亭玉立的柳腰,瘦西湖美称由此得来。
环顾两侧,岸边的柳丝则低低地垂向水面,仿佛和鱼儿喃喃私语;湖面波光粼粼,在阳光照耀下闪现出金色的水光。阵阵微风袭来,带着丝丝花香。在小船颠簸中,我们欣赏着这风景如画的胜地。
![](https://img.haomeiwen.com/i11683813/18cd72b77a7a7894.jpg)
到了五亭桥,因为五亭桥的外形酷似莲花,所以又名“莲花桥”。在五亭桥上环绕四周,游人挤挤,树木丛生,把狭小的瘦西湖点缀成“两堤春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水”的良辰美景,秀丽美观。它坐落在瘦西湖的中心,站在五亭桥上能看见整个瘦西湖的美景。远远地遥望她,宛如湖上漂着一条古色古香的腰带,造型典雅而又秀丽,隐在绿柳花丛中,好似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俊美动人。桥上建有五座亭子,故名五亭桥。走到桥上坐下来,望着头顶的屋檐,上面画满了精美绝伦的壁画。壁画的四周镶着蜿蜒曲折的白色波浪花边,边框里面则是一些对称的图形,令人看了叹为观止,有种飘飘欲仙的意境,并不由地赞叹中国古代工匠师们巧夺天工的手艺。微风吹来,那飞檐翘壁上垂着的一个个小巧玲珑的铃铛叮叮作响,我眼前仿佛出现了几百年前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的情景。五亭桥造型大方秀美,黄瓦朱柱,配以白色栏杆,桥下列四翼,正侧有十五个卷洞,彼此相通。每年八月十五月圆之夜,每洞各衔一月,15个圆月倒悬水中,争相辉映,泛舟穿插洞间,别具情趣。难怪清人黄惺庵赞道:“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镜,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这时一阵阵凉爽的春风拂过我的耳畔,看着这水天一色的瘦西湖,听着风儿的甜蜜细语,有种神游山海间的感受。
过了五亭桥,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来到了一颗银杏树下。这棵树拥有千年的历史----它是一颗唐代的银杏树,因为遭雷劈断,这有半个。后来有位游客在树下种了一颗凌霄种子,凌霄攀援而上。春末夏初,花红叶茂,又被称为“枯木逢春”,成为瘦西湖奇景之一。
来到了纯白秀雅的白塔。白塔是封闭的,塔身可分为两层,底层为圆筒式顶瓦和板瓦组成;塔顶由铜质,呈六角形,每个角都挂了一个小铃铛,雕功精致。整个塔看起来简洁明了,细细地雕功嵌在淡雅的塔身里显得十分和谐,更为瑰丽。
话说,当时乾隆皇帝下江南,那是文武百官、前呼后应,而钓鱼又需要安静的环境,地方官员怕皇帝钓不到鱼不高兴,就安排当地的渔民头顶荷叶、潜入水中,将鱼挂到皇帝的鱼钩上。于是便有了钓鱼台。
“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就是我眼中的瘦西湖----桥与水的天堂。
网友评论